1221
最近看了美剧beef,讲美国亚裔故事。虽然我既没有混到剧中中产,也还没有像chow一样摸爬滚打,但却还是很有共情,随便写一写。
1. 在我浅薄观察的“美式教育”很喜欢强调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最美最棒,每个人的声音都应该被听到,从美式幼儿园教育遵循此道。就像*国强调集体意识一般,个人主义似乎是政治正确一般的存在。美式文化里,每个人都理应做自己,为自己而活? 但是,似乎或许(我的浅薄偏见)大家并没有那么多耐心去听别人的声音? 我的疑惑是,一方面强调everyone's voice should be heard, 一方面没有人听其他人的声音,这不是有点矛盾? 就像女主经历了一个崩溃时刻回家,丈夫问他过的如何,她刚想抱怨,丈夫就开始鼓励她积极面对人生。就好像how are you的标准答案必须是good,如果你不good,也没有人有耐心想去听你的家长里短。在工作中,校园里,商业活动中,也是很明显。
a. 老师说自己不舒服,就修改deadline到学期结束也没有改一个作业,最后改错了成绩,大家找他,他却说“我已经超过deadline了,所以我没法修改,happy holidays!”
b. 同学找到了某部的实习走流程了2个多月,结果在期末考试时就被通知不要来实习了,领导态度很好说道“我很喜欢你,但我们部门似乎明年预算不够,所以下个月你不要来实习了,假日愉快”。
c. 朋友买了电器并订购了“拆旧服务”,人送来了新冰箱要拖走旧冰箱的时候,说感觉旧冰箱太大了自己没有计划(其实只需要拆一下冰箱门就可以拖开),对方态度非常好地表示,很遗憾,然后马上跑路。留着朋友看着没有安装的新冰箱,和放在门口还没拖走的冰箱... etc.....
为什么白人总是能这么轻松对自己的错误/疏忽一笔带过,而且无视对他人造成的后果?
为什么我们亚裔总是很难原谅自己的错误/疏忽,还要强加价值观?
2. “积极态度”的美式礼仪。 你会发现北美文化,从社区晨跑/散步打招呼,到热情的服务员,收银员,大家无一例外强调“热情的态度”。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文明,文明的标志?就类似于how are you的terrific答案一样。有一次,我去二手店,(那时候我正在努力学习美式文明),遇到了一位黑人老者带着小孩,我们目光对视,我就赶紧满脸笑容say hi,他表示愤怒。说到,我们既不相识也无渊源为什么要打招呼.... (这似乎和中国大部分人对于陌生人招呼的态度一般? 只是中国人一般沉默,or扭头就走)。在美式礼仪下的叛逆,就会显得刺耳?我出门次数不太多,但每次在商业场合都会仔细观察,发现礼仪的崩溃/叛逆发生频率还挺高....
3. 世界之折叠。诚然很多人过的欧美生活是,休息时探索自然(滑雪,冲浪,自然美景,阳光沙滩);生活时现代家庭n件套;生活工作平衡;逛的超市再差也是costco。所以每每我和人提到,我在沃尔玛看到有人偷吃面包,or 公交车又有人发疯,二手店也有保安这些事,总是会得“我从来不去这些地方,完全没经历过”。 就好像白左学生会主席,一边指责其他人开车上学(他自己家就在学校附近的豪宅,自然走路上学),一边自己私人飞机海岛度假。这又与第一点第二点相关,大家都自顾自说着自己的声音,强调自己主流的文化,但似乎又完全听不到看不到“噪音燥点”。
不知道这些越来越频繁的个体流露的脆弱,崩溃,叛逆算不算post covid 时代特征?
只是随便记录一下我浅薄的社会观察,不一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