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的最早女性哲学家之一——西雅娜Theano
(本文根据英文百科资料翻译整理,不是权威信息来源也不是学术文章,仅供参考)
西雅娜(Theano,希腊语θεανώ,又译提亚诺或西阿诺)约公元前 546 年出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哲学家之一,古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妻子。公元前 6 世纪末毕达哥拉斯去世后,她在意大利南部经营毕达哥拉斯学派。她因撰写数学、物理、医学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而受到赞誉。据说她最重要的著作是阐明黄金分割原则的。
西雅娜的丈夫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 582-500 年)受到了古代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派之一的启发。毕达哥拉斯因设计毕达哥拉斯定理而闻名,该定理指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毕达哥拉斯被古希腊学者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并被认为是第一个数学家。然而,鉴于毕达哥拉斯生活在柏拉图之前七代,关于他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相当晚的来源——有一些晚至公元三世纪。另一个问题是其中一些来源的可靠性值得怀疑。然而,在早期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对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参考,包括恩培多克勒、赫拉克利特、希罗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作为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的西雅娜
据信西雅娜的丈夫出生在小亚细亚海岸附近的萨摩斯大岛。据报道,毕达哥拉斯在 18 岁时离开了该岛,开始周游地中海世界,跟随各种老师学习,其中包括米利都的泰勒斯。据一些记载,他还曾去过埃及、巴比伦、克里特岛和斯巴达。据信,他于公元前 531 年左右移居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克罗顿,当时他大约五十六岁。
毕达哥拉斯在克罗顿建立了一个准宗教团体,致力于对宇宙本质的数学和哲学思考。据说,他通过学习和适当的饮食来教授如何净化精神,并通过冥想技巧来敦促自我控制和自我意识。然而,由于毕达哥拉斯社团宣誓其成员保密,因此在毕达哥拉斯在世期间,该社团的情况很少被公开。
然而,有证据表明毕达哥拉斯学院在平等的基础上接纳男性和女性。据一些资料显示,学校里至少有 28 名女教师和女学生,据说最终信徒人数约为 300 人。由于关注数学和哲学的准宗教、准政治研究,该学院的宗教观念往往是神秘的,而其自然哲学的方法则完全是理性的。
关于西雅娜生平的零星记载
彼得·戈尔曼(Peter Gorman)在《毕达哥拉斯:一生》一书中引用了波菲利(Porphyry)对毕达哥拉斯抵达克罗顿的描述。根据波菲利的说法,毕达哥拉斯当时“身材高大”,“他的声音充满魅力和优雅”。据报道,这位数学家向克罗顿长老会发表了“许多好话”,后来又向学童们发表了讲话,最后又向妇女们发表了讲话。波菲里补充道:“其中一位女性尤其出名,名叫西雅娜。”
根据戈尔曼的说法,西雅娜是奥尔弗斯(Orphic)教徒布隆提努斯(Brontinus)的女儿。奥尔弗斯教徒是一个宗教团体的成员,其信仰以埃及神奥西里斯(Osiris)的死亡和复活象征为中心。奥尔弗斯教徒进一步相信轮回和与众神共度的来世。与奥尔弗斯派一样,毕达哥拉斯派的许多信仰都源于埃及神话,因此布朗蒂努斯最终成为毕达哥拉斯的信徒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历史记录来说更重要的是,他最终成为毕达哥拉斯的岳父。
布朗蒂努斯的女儿——毕达哥拉斯未来的妻子——西雅娜也成为了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据传,毕达哥拉斯比西雅娜年长 36 岁。根据戈尔曼的说法,西雅娜后来为毕达哥拉斯生了一个女儿,名叫达摩(Damo),还有一个儿子,名叫特劳格斯(Telauges)。据其他记载,毕达哥拉斯和西雅娜育有三个女儿:达摩、米里亚(Myria)和阿里格诺特(Arignote),以及两个儿子。
据说西雅娜最终成为克罗顿学校的数学老师。传说毕达哥拉斯在管理他的学校时没有性别歧视。如果属实,这项政策将使他与同时代的人区分开来,他们的同时代人不赋予妇女教育或政治权利。在毕达哥拉斯时代,女性通常被视为财产,最多只能担任管家或配偶的角色。
根据毕达哥拉斯最早的一些传记作者的说法,这位哲学家和数学家除了西雅娜之外还有其他女学生。有信息称一位名叫阿里斯托克利(Aristoclea)的女性是早期毕达哥拉斯社团的成员。公元三世纪的资料列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16 名女性。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女性的名字在毕达哥拉斯去世很久之后仍然存在,证明了女学者在他的学派中的重要性。
毕达哥拉斯死后西雅娜的活动
毕达哥拉斯学院控制了克罗顿当地政府后,当地民众对毕达哥拉斯贵族产生了怨恨,并摧毁了学校。据报道,教师和学生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据一些记载,毕达哥拉斯本人在这次起义中被杀。
据报道,在袭击中幸存下来的西雅娜在她丈夫去世后,在两个女儿的协助下,管理着分散的毕达哥拉斯学校。事实上,有人称,西雅娜的女儿达莫在她父亲去世后负责保护他的著作。西雅娜因撰写数学、物理、医学和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而闻名,据报道,阿忒纳乌斯(Athenaeus)、苏斯辞典(Suidas)、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us)和杨布里科斯(Iamblichus)著作中都提到了她的作品。
西雅娜和她的女儿们获得了优秀医生的声誉。根据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人体是整个宇宙的缩影。据报道,在与医生欧律丰(Euryphon)就胎儿发育的本质进行辩论时,西雅娜和她的女儿们认为胎儿在第七个月后仍可存活。
毕达哥拉斯学院的分支在其创始人去世后继续存在了大约 200 年。据传在公元前五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仍然有几位著名的女性成员。
西雅娜的著作
据报道,毕达哥拉斯的学校里有很多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由于所有著作均以毕达哥拉斯的名义出版,因此很难确定谁实际负责了哪些工作。然而,鉴于西雅娜是毕达哥拉斯学院的成员,她存在的某些事实可以被视为理所当然。
毕达哥拉斯学派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著作。关于他们的一切所知都来自其他人的著作,包括柏拉图和希罗多德。每当人们提及毕达哥拉斯或其学生的著作时,实际上是在提及大约公元前 585 年至公元前 400年之间完成的一系列著作。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发现被认为是该学派所有成员的共同财产,该学派是按照兄弟会或秘密社团的方式组织的。
据说,西雅娜的主要著作包括《毕达哥拉斯传》(a Life of Pythagoras)、《宇宙论》(a Cosmology)、《黄金分割定理》(The Theorem of the Golden Mean)、《数论》(The Theory of Numbers)、《宇宙的构建》(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e)以及一本名为《论美德》(On Virtue)的著作。然而,现存的主要资料都没有透露出她的任何个性。
据说西雅娜最重要的著作是《黄金分割定理》。与几何常数 pi 一样,黄金分割法则是一个无理数,出现在自然界的许多关系中。其十进制值约为 1.6180。在几何学中,“黄金”矩形是指其边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相关的矩形,例如 13:8。古希腊人和埃及人都根据黄金分割的比例设计建筑物和纪念碑。现在已知,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一些生长模式是按照黄金分割法则发生的,例如鹦鹉螺壳中的螺旋以及向日葵中顺时针与逆时针螺旋的比率。
据报道,在西雅娜撰写的一篇关于宇宙构造的论文中,她认为宇宙由十个同心球体组成:太阳、月球、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地球、反地球和恒星。太阳、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和水星在围绕中心火(central fire)的轨道上运行。星星是固定的,不被认为是移动的。在西雅娜的理论中,球体和中心火之间的距离与音阶中的音程具有相同的算术比例。
据报道,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字比率和音程之间关系的数学研究也扩展到了其他领域。根据一种传统,毕达哥拉斯可以用他的音乐治愈心灵疾病。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物质被认为是不连续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毕达哥拉斯学派相信数字是物质对象的最终组成部分。因为天文学和音乐最终在毕达哥拉斯框架中被简化为算术和几何,所以即使这些学科也被认为是数学学科。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字所扮演的角色与原子在现代科学理论中扮演的角色非常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的宇宙论经过柏拉图、欧多克斯(Eudoxus)和亚里士多德的修改,形成了中世纪自然哲学的基础。
第二个Theano
另一位同名的公元前4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女性的存在使关于西雅娜的困惑变得更加复杂。根据10世纪的“苏达辞典”(Suda),这位西雅娜是一位来自梅塔蓬图姆(Metapontum)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女性,梅塔蓬图姆是意大利南部海岸的一个小镇,距离克罗顿不远。
根据这位西雅娜现存的著作,女性似乎仍然是公元前四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有影响力的参与者。事实上,当时针对女性读者的文学已经发展起来。然而,也有一些历史学家推测署名为西雅娜的著作是由男性以毕达哥拉斯妻子的名字作为笔名撰写的。
参考文献
Alic, Margaret, Hypatia's Heritage: A History of Women in Science from Antiquity to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omen's Press, 1986.
Gorman, Peter, Pythagoras: A Life,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9.
Kline, Morris,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Olsen, Kirstin, Chronology of Women's History, Greenwood Press, 1994.
Snyder, Jane McIntosh, The Woman and the Lyre: Woman Writers in Classical Greece and Rom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