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二十年前校刊里的地下丝绒乐队
贝斯手曾经送了我一本杂志,是我们大学校刊的一个合集,收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这个世纪的文章。比较多的是集中在九几年的文章。大部分是随笔,也有一些诗歌。
有人模仿普鲁斯特写了“在少女们身旁”的大学生活,有人在绿皮火车上听着pale blue eyes,有人谈起崔健的演唱会,还有人模仿着王小波的文风侃侃而谈。纸张是发灰发黄的,墨水是很重的,甚至微微晕染,可以感觉到那时的打印机很可能还打不出极细字体。那种对于未来的期待,直白表达出来的迷茫,或者刻意营造出来的忧伤和洒脱——当我一想到这些作者如今已是我们父母的年纪,我便更觉得这些字里行间的情绪着实有趣。
忽地想到,他们也曾经走在花堤路上,走在敬业湖畔,坐在西阶教室,就是在同一个校园里,写下了这些文字,然后再匆匆离开。一切过得那么快——对我们来说,一切也过得那么快——我也是在这个地方,想过那些或许未来无关紧要甚至显得幼稚,但此时此刻却萦绕心头的小事;我也是在这个校园中,甚至无比巧合的,也经常听地下丝绒的pale blue eyes这首歌;我也曾经坐上绿皮火车去蓟县。很快,我也会变成自己过往的一个作者。
我非常喜欢你送我的这个礼物,我对贝斯手说。
这礼物是他从一间没人的储物间捡来的。
这样好的一段时光,被丢在那种地方,相比于没有任何记录的被遗忘,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