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13
从北京回来,人生的可能性急剧萎缩,我有很多事要干,也没有什么事可干,在没有课程的学校里我被恐惧冰冻,无法行动。连续两天睡到中午才醒,不失眠能睡觉是最大的幸福。身边没有人了,没有人可以分享烦恼,甚至连曾经陪伴我的小猫也被领养了,我在准备出版社面试的时候反复叩问内心,人生走到这里,我的未来真的就这样了吗?
最要命的是没有奔头,近乎原子化的人生让我融入不进任何一个圈子,也没法依赖任何一个人。回家乡,是一个人,去往陌生城市,也是一个人,回母校还是留在南京,都没有什么分别。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脑海中竟然浮现这句话。和同龄人相比,和同阶层的人相比,我算是勇敢的、有些天赋的,可这些勇气天赋在更大更残酷的世界中根本不值一提,因为这点可贵的品质在面对来自阶级、家庭、生活挑战的时候,显得是那么孱弱无力。
南方的冬天很阴冷,三年前这个时候我在成都的学校里备考,因为在面对择业迷茫的时候我显然本能的抓住了最省力的那个,继续升学,因为目标明确、身边人也大多做出这个选择而觉得生活有指望、平安顺利过冬,然后写作毕业论文顺利毕业。在这一切顺利的表象之下,未来的痛苦在悄然聚积,毕竟人总是带着问题继续生活的,要么解决问题、要么逃避问题、要么用更大的问题来掩藏相对较小的问题,反正人生就是由各色各样的问题组成的。
在朋友圈里看到网易下雪了、皮村也下雪了、五道口和戏剧学院都在下雪,北京成为了提起会神伤的地方,觉得伤心是因为曾经心怀向往,而这点向往在三个多月的生活之后显得不足为提。毕竟在北京有北京的生活,在南京有南京的生活,只要心是好的,无论南北,倘若心是漂泊的、分裂的,那就更别提在哪里了。
那你就认命吧,接受自己的出身、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的过去、接受这一具皮囊和眼高手低的灵魂。在小红书上寻找策略、寻找共鸣,985硕士毕业后我又回到了最初的阶级、文科女硕士的宇宙是考公考编进国企、女生最好的归宿是找个好人嫁了......人生贵在自洽,聪明人懂得整合资源利用优势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这些我都做不到,就像热门帖子下的评论所说:二十多年的学习既没有让你学会做人、也没让你学会生存的能力。一针见血,好像站在毕业的大门口,站在社会市场之上,我个人最值钱的也最恼人的就是这身孔乙己的长衫,脱不掉也穿不上,因为我无法改变公众对985、研究生的期待和刻板印象、也无法继续保持读书人的孤勇耐受寂寞追求学术理想。作为一名失败的读书人,我想在社会上体面地混口饭吃,想要有些追求不至于太异化自己。可这些听起来仍是空渺。就像雪花落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