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过班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做自由职业,确切说自由翻译,已经11年了。今天是工作日,此时此刻坐在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为的是看两个冬季运动的比赛。前几天在微信上网络冲浪,受到启发准备写一写没上过班的生活感受 12年我从南京仙林大学城毕业,从此走上了自由职业的道路。坦言之,我的职业初期并未有笃定地两这条路走下去的念头,料想着考个研究生。不过前期遇到的公司跟稿子让我的收入一直稳定在高于同班同学的水平,遂打消了考研的念头,于是这条路就一直走到了现在。 在刚毕业的初期,有些懵懂年轻人对未来的焦虑感,我曾经想过投身某个宗教获取某种精神力量。但是当稿子开始有规律地进来之后,有了收入的踏实感就会让自己感觉生活有奔头了。 我是属于从未上过一天班的一类人,估计也是少数,但是提及自由职业,很多人会有饥一顿饱一顿的担忧。不过我似乎没有体会到这种不连续性,我的工作一直充实。 那天跟教练聊天,谈到婚礼随份子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这种社交活动极少。我数了数,我随出去的分子估计不超过十个人。基本上都是高中同学以及一个大学同学。这里就是长期不上班带来的结果,因为确实是社交少,又没同事。 记得刚毕业半年,我住在中华门某个小区。因为注册了一个语言类的招聘网站,猎头筛选到我,问我要不要去南京华为做翻译,其实那个是驻场翻译,外派的,12年,他们给的薪酬是4000—5000。那次我认真考虑过,不过我当时已经能够赚到8000甚至9000了,所以就作罢。第二次的全职工作邀约是前年,某个医药企业的翻译部门要挖我获取做高级中英翻译,号称服务于高端客户,然而薪酬似乎也就两万多。这次我也进行了审铎,这主要是来源于对机翻的恐慌。我有个群,里面有个群友是他们公司的全职,听说我当时的收入已经是他们报价的三四倍多,就直接劝退我。 以上是两次考虑过做全职工作的经历,除此之外,我就是日常码字的自由翻译生活。 我个人是爱钱的,所以我会将工作当成生活最大头的部分。我的日常作息也比较灵活,一切随着稿件的交期来变化着。我有段时间的作息对于我个人来说是非常理想化。 清晨无语在闹钟中醒来,边喝东西边开启电脑。近些年来,我的大脑日常装着各种任务的deadline,在不停得设置、调整、拖鞋。有时候还会抗衡自己的焦虑。在边喝东西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开始给当日需要提交的稿件安排各种时间段,喝完东西就开始了一天的码字。午后吃完饭,我的午休时间比较灵活。我将一点到五点时间段发生的睡觉都称之为午睡。近些年来,效率的提高,我的工作安排不那么局促了。我以前曾经发现我在一天24小时的每个小时内都设定过闹钟,所谓的非常之自由。 我的夜间入睡时间一般比较晚,我喜欢在一点之后睡去。家人以及朋友都表示过担心,然而我自我感觉精神状态挺好。许渊冲不是说过,熬夜算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式,从一天中steal 一些时间。当然我也会保持一年一次的体检,未雨绸缪。
其实我的一部分收入是省去了通勤所带来的额外收入,这部分是相较于一般上班族的优势。
自由职业最大的优势是工作地点的可切换性。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旅居式的生活,而且是随着心情切换城市,也可以随时变换自己的目的地。因为我们自由翻译对网络要求很高,所以在筛选酒店的时候,需要留意。我曾在洱海旁边吹着春风,码着字。我也在北海道的冬天,临窗工作。眼睛累的时候,看着窗外的飘雪,自己匆匆而过的行人。我甚至在青藏高原租车在各大风景区换场的车上做过稿子。上车码字,下车看风景。 这种不上班的生活其实对我对大的吸引力是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生活中能以自己的需求为核心来做各种选择,人过得更纯粹一些。 不过以上所有的所有都基于一点:稳定的稿件带来的稳定的收入。幸运的是,我做得还不错。但是我也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主要是来自人工智能的威胁,我在这个行业且做且珍惜吧,不过也要且做且深思,应势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