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
为什么主流的经济学家无法改变中国经济?
主流的转型理论由于忽视了这种扭曲的内生性,虽然理论模型的逻辑严谨,但是结果却更加糟糕。
未来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方向?
用哪种方法创新,看那种方法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从实证经验指导可以引进技术,引进技术成本不高,风险也小,技术一般是在内化的设备上,引进技术一般需要购买新设备,会计入资本投入,在增长核算时技术进步就不会再剩余出现,但是他的成本比较低,经济增长可以更快。到底是经济增长快,还是剩余项大好?当然是经济增长好,引进技术也需要人力成本,却跟自己发明技术时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完全不一样,因此,教育的内容和水平也不应该完全一样,但是在单部门的增长模型里面就很难讨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促进经济的机制和条件有什么不同。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去追求和发达国家同样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在物质资本有限的条件下单方面追求人力资本的提高。
上述情况比比皆是,会是实体经济的特性跟金融安排的特性不配套,金融没办法服务于实体经济。
新理论需要立足于认清内生现象。
中国经济学家要做政策研究,也要进行理论创新。
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
新结构经济学定义:现在经济学通行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新古典经济学中以理性认为基本假设的方法,来研究一个经济体的经济结构和其转型的决定因素及影响的一个科学。
这里的经济结构,包括决定一个经济劳动生产水平的鸡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包括决定一个经济体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决定交易费用,影响一个经济体正在生产和使用的产业,技术所蕴含的生产力能否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各种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的结构。
结构的内涵是指具有异质性的因素的组合,例如在单一部门的宏观模式中,就没有产业结构的概念。所以有技术结构,也有产业结构。
新结构经济学的定义:是内生结构和技术,转型也是内生的。而不是来源于外界。
新经济学结构要素禀赋作为内生花结构分析的核心的自变量。
怎么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
从现象出发,而非从理论模型或流行的研究方法出发。
秉持常无心态。
回归对现象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探索。
从特殊到一般。
把二位经济学变为三位经济学
因势利导,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