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是在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中,作者说: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减轻人生负担。其实,不只是人际关系,其他方面的烦恼也可以通过课题分离加以剥离、解决。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思考,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加以区分,只负责自己的人生课题,放下对于别人命运的责任与担忧。辨别课题归属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比如说,孩子的学业,朋友的恋爱,父母的争吵,诸如此类。很多时候,出于对他人的担忧,你可能试图通过建议、规劝、指责等种种手段施加干预,希望对方按照你的期待行事。明明一开始的发心是好的,但手段方式不适当,往往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外部因素的强力介入,可能会对他人有所影响,但这种影响看似效果“显著”,实则,堪称恶劣。一旦他人有了足够的自由,必然挣脱“束缚”,做回自己。而且,你也没有义务为别人的命运负责,无论那个别人是谁。很多人明明自己的生活就已经筋疲力竭,连自己的人生都过不好,还试图承担别人的命运。结果,皆是一团糟。说完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再说一下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其次,你才是别人的孩子,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同事,别人的朋友……每个人能够解决的也只有自己的问题,只因问题只有本人最清楚。为自己的快乐,为自己的痛苦,为自己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成也因你,败也因你。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指望,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指责。如果你觉得这些做起来太难,如果你对生活感到焦虑、痛苦,可以默念下面的句子:如果非要有,那就是成为你自己、创造你自己,不枉活此一生。自私点吧。只有你已经拥有的东西,才能分享给别人。比如快乐,比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