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小结
一望来匆匆岁月,四个月过去。首先是主体角色的转变,大脑思维的改变,促使我来写下这篇可能不会太长的总结。还有一个原因是,那天翻到22年自己在微博记录下的拍本科毕业照的瞬间,我躺在床上,泪水快落下来(才知道原来自己和自己共情是什么感受)。我领悟到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的极端重要性,所以我现在必须打开电脑,敲下我的一切。/12.7/下午/记于自习室。
1、孤独的必要性。
我想谈孤独,是因为我对孤独的感受是最强烈的。好像很久没有过一整段的时间可以安静下来,孤独。这种歇斯底里和难以忘怀的孤独,是研究生阶段带给我的很重要的感受。不需要有人陪在身边刺激我的脑神经,走在路上,看到一切我都会开始思考。“孤独”是很有必要的,当时间每天都不够用,完整的独处(心灵上的)是最能抚慰自己的。
我甚至感受到完整的独处,能够激发我对万事万物的思考。这种迫使自己在人生的圆里面成长的感受,是别样于曾经的自我的。我是指,我在跟别人讨论某件事情的时候,我也会用我的知识去博弈。不是单单的赞同和否认,因为头脑里还可以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我可以自己和自己讨论很多问题。那些我不满意的社会现象,我不接受的中国文化,还有现代化的我批判具备刻板印象的我。独处的时候,我可以看很多书和论文,我可以了解很多道理的b面,还能在文章中得到烟花爆开的灵感。我好像不太能描述出这种完整的感受,因为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孤独的必要性;这就足够了。
22年毕业以后,我又再度重返校园,接受精神的洗礼。我好似明白了一些不为所之的精神秘密,那些我无法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自我反思的每一个时刻。课堂上的一切人与物,重讲那些我以前粗略学习,应试考试而来的积累。在一节节课的展开式驳斥,反思性批判以后;我发现了世界的b面。
我曾几乎以“是、否”来为万事万物命题,想不到深层,没有理解真正的表象;所以一切对我来说都极其乏味,囫囵吞枣的应试让我忘记了怎么样才能去思考问题的根本。日日高强度的计划安排让我去反思,我到底想要什么;但持续的精神刺激,让我逐渐包容了自己的不完美性。
也许学习的根本不在于学,而在于“习”。是前人经验总结在你脑中的复现,是自己在反复琢磨以后的深层思考和批判,就像我日积月累两年的应试基础,被那些理论和精神力量冲刷。
学生时代,是极具魅力的思考时刻。不是花时间自我困惑的时刻。要提醒自己去感受当下的自我,而不是被随处充斥的高压影响。积累足够才能探索足够,哪怕探索不够;也可以有所得和领悟。
我还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需要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我要保有对自我的信心。不卑不亢的去接纳生活,探索出路。
2、人世间知识的广博,我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追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前我不懂什么是思维的进化。对于很多我难以解决的人生困境,第一我会选择逃避,其次是无法解惑。但我更自洽了,我明白了万事皆可解。我还有没达到的思维高度,还可以付诸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想,我可以过什么样的人生。对世界探索的憧憬,填满了当下的我。
3、这世间没有什么比当下更重要。
现在我拿手敲击键盘,耳边是《孤独又灿烂的神-鬼怪》的winter is coming。我还有时间可以挥霍,还可以筹备志愿者面试和毕业论文选题,我还可以感受我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当下。我已经成为了13岁的时候,我幻想的十年后的自己的样子。
那时候怎么想的呢,为什么是十年。不知不觉就渡过了青春,是啊,我是不知不觉的长大了。在我的当下里,我有这么多美好的一切,我深刻的感受着自己,这多难得。
世俗的功成名就,身边脚下拥有的现实的一切。都不会躲过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掉的时间。历史上追求永生的人,还有世界动荡留下的化石,无不是对时间的承认,纵然有这“长长”的一生,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直面一切人生课题,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人生最终的句点都是当下。
4、我绝不被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