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等副科再遴选还是直接遴选去省直?
趁早遴选吧~
在体制内,肯定是平台越高越好啊,如果你一辈子在乡镇打转,这辈子也就止步正科了,如果能遴选到省直,最次也得是个正科,因此,在个人发展方面省直绝对是远远优于乡镇的。
浅谈一下个人情况:
我刚开始也是在乡镇的基层工作,每天奔波于各个村子之间,当志愿者、调解邻里纠纷、调研工作…天天忙的团团转,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并且,工资贼低,一个月3000左右,就这工资养活自己都费劲,更别说养活一大家子人了(本人性别男,上有老下有小),哈哈哈,实话跟你们说,我媳妇儿一个月的工资都要比我高好几百,就我俩这一个月加起来6000多的工资,生活真的很难。孩子刚生下来没多久的时候生了一场病,花了差不多10万,欠了一屁股的债,直到现在还有一万多块钱没还上。
我真的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想做出改变,就毅然参加遴选,最终以笔面双第一成功上岸省直遴选,生活也越来越好。
下面是我的一些备考经验,仅供参考~

一、谨慎选岗
大家一定要记住“选择大于努力”,一定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慎重选岗。
1、考虑自己与岗位匹配度的问题,遴选上岸之后,单位可不会像考上公务员那样让你慢慢的学习,基本上要做到来了就能干活,即使你再优秀,如果与岗位不匹配的话,单位也不愿意选择你。
2、注意报名技巧,尽量报招录人数多的职位,能报招两个的,不报招一个的,可有效防止遭遇“萝卜坑”。
3、一般遴选单位之间收入的差距不会很大。所以我们不要总是考虑哪个单位有权力,哪个单位待遇好,其实除非那些很高很高的平台,否则都是差不多的。
二、慎重报班
我是特别不建议大家报班,因为我身边有人报,反正都是挺后悔的,不仅花钱多,还有以下的几个弊端:
1、时间难协调
我那个朋友报的线下班,是周一—周五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上课,周六、周日全天上课。然后他是六点下班,能正常下班的情况下,跑到上课那也就七点了,整天饭也没法吃,还有的时候会加班,那就只能让老师把当天讲的重点发一下,这样的话其实跟我们自己看书学习没有什么区别。
据那个朋友说,他能正常去上课的时间,也就所有课程的三分之一,白花花的银子不是都浪费了。
2、老师水平不行,模板化严重
因为遴选的受众面比较小,所以线下的笔试班其实没几个真正水平高的老师,他们讲课全靠培训班的讲义,一个机构有多少班多少人,就有可能这么多人用一个模板。如果是公务员考试的话还凑合,但是遴选就不一样了,想要出彩,想要上岸,就得有自己的观点想法,直接用自己的思维框架去答题,要比模板化更能打动人。
3、怕遇到熟人
因为遴选不同于其他的考试,刚开始学的时候,我们还是尽量让更少的人知道这个事情吧,避免一传十十传百,弄的人尽皆知,影响自己的工作。如果去线下班的话,就增加了别人知道的可能性。
三、高效学习法
1、分题型学习
分题型来学习知识点,我认为是一种很高效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在考场上快速的调取相关题型的知识,融入到做题中。比如,在遴选的笔试备考中,我们可以按照案例分析、机关实务、公文写作和大作文的顺序来分别进行学习,每一个题型都先看教材,然后再听视频课,最后做题巩固,把一个知识点掌握住了再进行下一个,这样我们学的就会更扎实。
2、定期参加模考
定期参加模考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我们提前适应考场环境。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定要认真的做题,避免外界的一切干扰,给自己营造一个相对紧张的氛围,看看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题目答的怎么样。考试完之后也要认认真真分析自己的薄弱点,便于下一步有重点的复习,这样才可以快速提升成绩,把有限的备考时间充分利用。
3、集中大块时间梳理重点
遴选的备考中,我们都是在挤时间学习,如果今天看一个小时的课程,明天看一个小时的课程,做笔记的时候也是觉得这里好抄一抄,那里好也抄一抄,这样就没有重点,因此不集中大块的时间去学习,就很难对遴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所以建议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集中大块的时间进行学习,小块的时间可以可以用来梳理或者摘抄。

四、提升自己的答题思维
要想答案比较出彩,那我们就需要走出材料的限制,从实际工作中出发,养成全面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我主要看的是姜宇遴选全课,里面对答题思维的讲解很细致,每道题都会从实际工作的方向出发,一步一步带着我们分析、解决问题。
比如,“电动自行车在小区楼内充电危害大,XXX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假如你是相关部门负责同意,单位开展调研,你将怎么做?”这道题,老师会从以下的五个方面来梳理答案:
①开展行动的目的意义。电动车放楼道充电易引发致命危险,开展此项调研能够准确掌握情况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
②拟定行动方案。与领导沟通,了解调研重点内容和调研时间、地点、形式等。
③进行全面调研。包括电动车上楼的数量比例、居民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④认真撰写报告。梳理调研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深入思考原因,针对性提出措施,然后形成调研报告呈领导审批。
⑤总结提升。要认真总结此次调研中的工作经验,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所有材料归档管理。
一般我做题的时候,会自己先做一遍,然后再听老师的讲解,看看和老师的思维差距在哪里。在听的同时,也要做好笔记,课下再把这种题型练一下,保证在课上学的每种题型都掌握。
五、积累大量的热点素材
学习是需要积累的,对遴选而言,我们更需要养成随手写、随手记的习惯,每次做题、看新闻、或者在工作中遇到了好的段落、文章结构等,我们都要积累到自己的素材本上。
在给大家说一下半月谈这个app,我一直在用,即使现在我已经上岸,每天依然会去刷一刷,我认为用它来积累热点素材是非常好用的,里面有很多板块:时z、人物、评论、思想…,在看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可以摘抄下来,平时把这些读读背背,考场上能用到自己的答案里面就会很加分。还有很多其他的软件,比如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也可以用来积累素材,大家都可以试一下。

六、浅谈高分上岸经验
1、做好规划,提前准备
遴选考试一定是放长线,钓大鱼,能多早准备就多早准备,千万不要等出公告再去看书,那基本上就已经晚了,如果你对自己很自信,那就当我没说。
我们这些普通人,一定不要相信“一个月轻松上岸遴选、遴选随随便便学学就能上岸”这些话,跟骗傻子一样,真有那么容易大家都去考了,所以建议大家提前准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既不会过度疲惫,也有充足的时间。
2、分清主次,重点记忆
比如所我们笔记本上积累的素材,可不是要全部都背下来的,那还不把我累死啊,只需要筛选背诵就可以了,重要的地方背诵,不太重要的熟读。
3、多动笔写,字体工整
很多人备考遴选的人都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做题的时候不喜欢动手写,光用脑子想想,这也就是很多人学习了很长时间,分数却一直提不上去的原因。
小伙伴们一定要动手啊,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即使看再多书,不真正动笔去写、去做题修改,那做再多也是无用功。并且,写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字体工整,至少保证横平竖直、干净整洁,否则像蜗牛爬一样,给阅卷老师的印象分就不会高。
4、读透理论,奠定基础
遴选的考察内容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紧密相关,因此就要求我们要关注时z热点,但不能只是走个过场、看表面,必须扎进去体会内在含义。比如,对于国家的一些重大会议,我们就需要牢记理论,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只有这样我们的答案才会有深度和高度。
哈哈哈,不知不觉也说了这么多了,最后,就希望大家考前能够调整好心态,轻装上阵,迎接挑战,相信下一个上岸的幸运er就是你,一起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