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笔记的方法》1
到年底了,又是复盘写总结的日子,看各位大神的年终贴,有人推荐Flomo,我喜欢安安静静地读书,记笔记手写居多,尝试过用ONENOTE记录了一段,感觉还是没有手写过瘾。到目前为止对笔记类APP还没怎么依赖,有烂笔头,还有不笨的大脑,倒是也满足需求。
可又好奇心爆棚,热爱新事物,对一切电子类产品感兴趣,喜欢各种尝试。看大家都推这个,就想安装试试看。可咱又是懒癌晚期患者,好几天了还没动,毕竟不迫切。
直到今天,又无意看到这本书,看推荐序,好整齐啊,好像我平时整理的笔记啊,又看见了Flomo,大神们的推荐,有一部分认同,但也有相当分量的不认同,起码不喜欢这么笔记式的文章,更喜欢无用之用的意境。
但还是想试试这吹上天的Flomo,如是就试了网页版。按作者的方法产生了如下笔记卡片。

这是直接COPY的,试试怎么出卡片,一键生成,导出卡片,确实很好看,整洁,做自媒体很方便。

这部分作者说的对也不对,用自己的话记笔记,是说自己要思考有总结。但问题是如果是好的文章,比如唐诗宋词啥的,咱自己理解就不是那个味了,最多记记自己的感受。
而且不是每个读者都能看完就能消化了,形成自己的语言,尤其是学术类问题,很多概念恐怕还要查究很多资料才能理解一二。很多学究可能会长时间揣摩,挖掘其中的深意。对不理解的当然要拿笔记录,按原文记录。当然作自媒体就不需要那么严肃了,要求不同,做笔记的方法也不同。

这部分挺好的,很适合用APP,随手记录,做纪念,做素材都好。

一般我喜欢记录对自己有启发的,也喜欢记录自己也想过,但人家总结的比较好,有那种遇到嘴替感觉的字句。

这个我跟作者的情况不一样,比如我直觉会不认可一些观点,比如今天对作者的反驳,都是直觉告诉我的,不需要视角转换,突然感觉自己挺牛的。

觉察笔记没记过,所以目前修为还是普通人类,喜怒哀乐常常交替出现。勤快的人记症状,记过程,记细节,记结果,记环境,挺好的,以后也试试。

实战才是一个人活着的证据,我也很不赞同流量每天在互联网上看看热搜,就高谈阔论,洋洋洒洒写文章。互联网时代,看不见的细节太多了,尤其是信息被筛选过后,发表观点至少去现场看看,用心听,诚心发表观点。
对待职业也一样,绝知此事要躬行,实战才是生存之道。

会提炼确实挺好,很适合笔记,可以机械式程序化提炼,也可以开悟式拔高,因人而异。
© 本文版权归 Phoenix777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