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谏魏武侯
周安王十五年(前387),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译文】
公元前387年,魏文侯逝世,太子击继位,即魏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译文】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对吴起说:“真美啊,险固的山河!这是魏国的宝啊。”
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译文】
吴起回答说:“一国之宝,应该是国君的德政,而不是山河的险要。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鼓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译文】
当初的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鼓蠡湖,但由于他不修德义,被大禹灭掉了。
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
【译文】
夏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修仁政,被商汤放逐了。
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译文】
商纣的国土,左边是孟门山,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边,黄河流过其南边,因为他不行仁德,被周武王杀掉了。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译文】
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 !”
武侯曰:“善。”
【译文】
魏武侯说:“你说的太对了。”
【冯唐曰】真正可以当成护城河,当成屏障的是“德”,不在山河的险固,不在天险。
吴起用三个实例进行了论证。三苗氏、夏桀、商纣都有比魏武侯更险的天险,但是因为没有德行,不施仁政,都被干掉了。
吴起的名声在两点:一点是非常能打,打起来天下无敌,是“战神”,如果论古今名将,吴起可能要排在前列。另一点,就是非常狠,缺少德行,李克评价他:“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一个“贪而好色”的无德狠人,纠正魏武侯说,在德不在险。这话伤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很强。被吴起这样的人提醒要注意自己的德行,话外音就是魏武侯得多缺德。你要是魏武侯,你心里会怎么想?
吴起最后还补了一刀,“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您如果躺在天险上睡大觉,不去修德,虽然船上都是您的臣子,看上去跟您同舟共济,但是这些人将来都可能是您的敌人,敌人就在您的身边。
司马光没有写魏武侯当时的表情和行为,只写道:“武侯曰:‘善。’”武侯有一定的气度,没有生气,但明显不开心。
© 本文版权归 豆友mi8zckh9Vc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豆友mi8zckh9Vc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挽联
-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 韩愈:祭田横墓文
- 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
- 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