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孤独的感受
查看话题 >孤独感到底是什么
聊聊“孤独感” 这个话题。

这个描述可能有点拗口,重点词在于“固定对象”“共同创造”“日常生活”。

把最近自己思考和讨论的各个关于“孤独感”的话题,整理成一篇新的日记吧。
“孤独”这个大的话题下面,有对“孤独终老”时维持生命尊严的担心,有独居生活时面对突发疾病或者意外时的无助情绪,也有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唱KTV一个人做手术等只能一个人解决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的空虚乏力,等等。
对我来说,功能性的问题,基本花钱就能解决,比如花钱请护工照顾生病,花钱请朋友吃饭唱歌,花钱请专业导游陪游等等等,能靠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导致我产生很不愉快的孤独感的是“情绪陪伴对象缺失”,这个是花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良性的亲密关系伴侣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孤独感”就一直如影随行的跟着我。

独居≠孤独
孤单≠孤独
有家人/朋友≠不孤独
结婚/恋爱有对象≠不孤独
结论:没有固定的人长久的共情情绪=孤独
很多人并没有去仔细分析过“孤独”的深层次原因,简单的以为有人陪伴,就不孤独了。总有网友爱给“孤独的人”建议:多出门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自己找乐子、去健身、去旅行、去加入读书会、去加入同好兴趣小组结识同样爱好的朋友、加入聊天群倾诉欲分享欲可以和网友分享,还有人喜欢建议养宠物就不孤独了,还有人支招独居生活时生病等意外可以请朋友或者邻居来照顾、养老可以付费去机构请医生和护工。
可这些真的是解决孤独感的办法吗?对我来说,这些只能是有效解决孤单没有玩儿伴的无聊情绪,并不能化解孤独情绪。
甚至我挺羡慕给出这些建议的网友们,TA们可能从来没真正感受过什么是“孤独感”,所遇到的只是孤单,都挺幸运的。

对于高共情感和分享欲强烈的人,如果没有良性的亲密关系伴侣,有时候在参与了高质量的社交或者各种愉快的活动之后,孤独感还会越发的强烈了。因为自己所感受到的这些美好如欣赏到漫天花火,却无人分享,快乐也就瞬间消散了。
Q:为什么我会坚持认为,分享欲和共情感是没办法从网友、陌生人、社群活动成员甚至包括普通朋友身上得到满足的。
A:因为我感受到的,分享之后人是需要回应与互动的,而不是只需要单向输出情绪就叫做分享。而来自于陌生人的正向回应能满足一些分享人的“炫耀OR展示感”,带来一些浅层次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太短暂无法让有思考的人得到真正的互动快乐。只有深层次的带着对彼此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才能真正满足高共情者的分享欲。
比如,我新布置了一个植物角落,我养小狗小鱼,我照顾我的植物和我的小动物时,我要花些时间而且是充实的,我看到新长出一片叶子新开了一朵花小狗摇着尾巴向我扑过来时,我发自内心的会感受到幸福。

而这个幸福感,我没有良性亲密关系去面对面的直接共享,于是我只能在社交平台发些照片和网友说:“快来看我的花花草草和小狗,多可爱呀。”可我知道,哪怕有再多的网友真心的给我点赞和回应说“真的好可爱”,在不期待粉丝经济的前提下,这些礼节性互动能让我更幸福吗?我的回答是不能,因为我和路人的链接都是一次性的,基本不会有什么延展的互动可能。路人会在乎我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可,如果我和一个长期关系的良性伴侣去共享这些事情与心情,我们就会共同的去关注这片叶子今天有没有长得更高、植物与去年才买回来时相比长得更健康了,小狗这个月又长胖了该带它去草地跑步顺带看日落晚霞但要小心别去捡垃圾吃……
去和另一个固定的人一起制造共同的记忆,并且长期持续的让正向的记忆大于负面的,有共同记忆的人一直相互照顾彼此,才是有温度与有情感的人生路程呀。这样的感受不是比一个人的幸福更加幸福的事情吗?每天都会期待着与TA去迎接新一天书写新的记忆,也只有这样,产生期待的时候,孤独感就能消散很多了。

我不是很认同所谓的“幸福感向内求,不要向外求通过期待与另一个人的互动来获取,所求不得还是苦。只有通过修行修心,就能达到一个人也能幸福的大智慧。”
Q:为什么我不认同修心能解决孤独感这个问题。(可能当下修为确实不够,所以当下并不认同。)
A:我“唯心主义”的诡辩逻辑是这么回答的: 如果修心就能获得幸福感,那最终我并不需要真实的去养花养狗、做一切真实的能让我快乐的事情,我只要 “唯心”的重复想象我已经拥有了,靠“唯心”的去想象我是快乐的就可以了。既可以贬义词说“完美的自欺”,也可以褒义词的赞扬为“达到了无欲无求且幸福快乐的最高境界。”
能够完全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一直都是平静祥和的幸福状态的话,确实不需要什么伴侣也不会有孤独感了。
可是普通人类,活着的这100年能真实的修行到这个内心喜悦的境界吗?真修行到了,活着的意义又是啥?不需要有外部链接也能幸福喜悦,那也就不会再有动力去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了不是吗?什么都靠“唯心”的一想就够了。

在社交平台与网友互动讨论问题或者闲聊,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孤单的方法,也能从不同的反馈与讨论当中学习到新的观点让自己不断更新成长。自己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自己喜欢的地方,也确实能很大程度的让自己快乐与开心,这些也都是向内求让自己幸福的方法。但我还是渴望向外求,能有遇见那个良性伴侣,一起去做彼此都喜欢的事情,一起回忆共同逛过的菜市做过的饭,一起回忆共同踩过的坑上过的当,一起去回忆看过的山顶日出夜空的繁星……

当我说出有一次去那啥啥的时候另一个人就能接上说是呀还遇见了啥啥啥。我就知道,我来这个世界上走一圈,并没有白活,是有另一个人“看到”我的。如《寻梦环游记》里传递的那个理念,真正的死亡是不再有人记得你。

我不想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如同死了一般的孤独。
巫行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山西旅行出发 (3人喜欢)
- 虚无主义是哲学意义上的抑郁症 (1人喜欢)
- 亲密关系爱的本质是创造记忆,也是对抗孤独的法宝 (4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