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33岁,北京,我的FIRE实践记录(2021年9月11日)
2021年9月11日
最近的天气有点好
最近和团队的同事聊,发现大家对自己工作中“工具人”的身份意外的认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也不能说是认同,就是认可不抵抗的状态。有一点出乎意料,工作里我一直坚持的想法是康德的那句话“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工作中要想办法保持人的尊严,这是我的主要工作动力之一。市场经济的极度扩张下,资本可以很轻易的侵蚀我们各个角落,他用钱来物化一切,用一套屡试不爽的套路,用各种广告,消费主义,攀比焦虑,制造出繁华美丽的物欲世界,告诉大家这里就是所有人应该追求的地方,如果达不到或者不朝着这个方向走你就是loser,就是失败者,就是不求上进。价值逐渐趋向于用钱来衡量一切。
举一个资本侵蚀例子,欧美摇滚乐在一个阶段醒目的特征是激进的反叛性,不仅抵抗着传统价值,追求个性解放,也鲜明地对抗着政治,积极介入各种政治运动之中,包括明确运动,女权运动和反战抗议等等。但最终的结果是资本把摇滚乐商业化,给摇滚乐手舞台,给排行榜,给巡演,给发唱片,摇滚乐手成了大明星,获得了巨大财富,进入上流社会,接受了资本的“贿赂”,摇滚乐也丧失了自己的反叛性和革命性(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资本的“贿赂”屡试不爽,他所制造出来的繁华物欲也很容易和人本能的欲望相呼应,喜欢比较,希望做人上人,追求优越感。这些很容易让人上钩,掉进这个陷阱,价值也趋向于一元论。你会发现资本轻易的侵蚀我们各个角落,原本读书有很多意义,可现在畅销书都是成功学相关的书,现在买一本书或者决定读一本书都会先考虑,他对我工作上升有没有帮助,如果没有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我学一个专业是它能不能挣更多的钱,学校也朝着能不能更好挣钱而设置专业。我的这个爱好是否因为不能帮助我“上进”而放弃。资本有这样的魔力,原本做的很多事情是它有意义,你做着它很高兴,你有一个理想的目的地,顺带着还因此挣到了钱,钱是一个奖励和附属,但是资本制造出一个花花世界,逐渐地拿着钱把你引导到这个花花世界里,告诉你这才是你的目的地,你也沉迷其中,再回头的时候已经看不清自己原来要走的方向,忘记来时的路,误以为自己一直所做的这件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就是朝着这个花花世界来的。这就是资本对各行各业各种生活的“异化”。
挣钱其实并没有错,它是意义之一,是一种价值,它的问题在于轻易的让所有人朝着一元论上走。虽然我知道,人在这个市场经济下是不可避免的具备“工具人”“螺丝钉”这个属性的,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去对抗这个这个属性,保留工作中作为人的部分。市场经济这种无形的手“异化”的力量太强大,如果你不反抗,会非常快的把你变成一个标准的螺丝钉,这是它追求效率的方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也希望你抹除人性,流水化工作,不要有情绪,尽可能超时工作,生锈了就淘汰。也就是那段资本家有名的话“我雇佣的是一双手,为什么让我雇佣了整个人”。人性就这样被廉价的抹平了。
讲了这么多关于工作中保留人性的事,做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这几年也是在这种对抗下也煎熬也成长,对抗的一部分是自己本身内心黑暗的部分,很大一部分是在对抗这套体制下逐渐去人性化的公司制度,做了很多仿佛对工作效率没有实质性帮助的事情,也磕磕绊绊或多或少的坚持下来,“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说实话有的时候煎熬它不能有反馈和响应,但更多时候也是这种东西让自己能迅速恢复能量。有时候也怀疑过,自己不适合工作,因为这个时代的工作就是趋向于这样,讲什么人性,但罗翔老师的话给了我一些答案: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们要面对的就是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们爱的不是自己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人就是不完美的。人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朝着自己画的那个圆走,但接受事与愿违。
井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我搬来通州退休的三两事——FIRE前最后那段时光
- 希望在天上你也玩的开心 (1人喜欢)
- 关于我搬来北京通州退休的三两事 (2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