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江南行——乌镇站
时间:9月29日下午——9月30日上午
目的地:乌镇
出行:顺风车(费用300+)
酒店:如家商旅桐乡乌镇西栅风景区店
游览景点:乌镇西栅景区
梦里水乡
不知道读到我的这篇游记的您有多大?是否曾经或仍然住在北方。自从移居成都,我深刻感受到南方人民对于一场雪的钟爱和向往是真的。同样,我对于江南水乡的想象也是梦回千转。我生活在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这里有名气相当的水车园,古老的水车临河而设。即便如此,我记忆当中,这里仍然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停水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大大小小的喷泉,多少流动的景观式水塘,在我们看来,都是欢喜的。当然,这也符合人与自然亲和的天性,只是说,对于身在北方的像我一样的人而言,有种特殊的偏爱。
小时候看过很多电影、电视,常有展现水乡生活的,印象深刻的便是他们可以在家门口的河边浆洗衣服,蹲坐在岸边的石阶上,用棒槌敲打着衣服,然后提起湿漉漉的衣物放入河中漂洗。有时候,到了饭点儿,还有邻居提着菜篮 ,篮子里装满绿油油的青菜,一扭一扭的下河来,与洗衣的大姐、大娘寒暄起来,一边把菜或者直接将整个篮筐放进河中清洗几下,提起篮筐顺势甩一甩,然后急匆匆地赶回家去烧饭。
从小到大,我都很好奇,为啥洗衣不用肥皂?为啥洗衣服和洗菜在一条河里?好奇的同时,我又很希望能尝试过一过这样的生活,我也希望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我可以数鸭,还能去河边逮虾,和一群小伙伴疯跑,听着谁家的阿公阿婆喊回家吃饭......
得益于我那些热爱音乐的舅舅们,我从小学开始就接触了四大天王,唱片、磁带,我都拿来听过,幸好家里开明,不仅不会过分苛责,还时不时能同喜同乐。内地的磁带,我听到最多的是崔健。偶然有一天,听到了一盘磁带中,有一首流行歌温柔又感性,但因为小时候认不得几个字,听来听去就知道里面有一句“梦中的水乡”,好听,常听,还能和表妹一起手舞足蹈。这首歌就叫《梦里水乡》,由江珊演唱。
走近乌镇
约到的顺风车司机告知我是八座的,而且只有我们一家,让我有点开心,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三百多的车费,个人觉得是很值的。一路上,司机的话很少,连番的操心让我一上车早没了聊天的欲望,墨镜带好,闭上嘴巴,赶快补觉。所以,将近2个小时的车程,没有聒噪,双方都默契的互不打扰。等到我迷迷瞪瞪睁眼,车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司机开过了一段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过了路口便是一条干净、笔直的林荫路,路边开始慢慢展现乌镇的风貌,“世界乌镇”我真的来了。这里能开国际峰会果然有道理。
下午2点左右办完入住手续,我们就启程去了乌镇。因为乌镇的夜景也是必看内容,所以这个点去,只要体力足够,不用担心太晚。酒店步行至乌镇西栅景区门口一千多米,但是因为人群的误导,我们走错了路,耽误了很久才找到正确的入口。这时已是下午三点。
如果你跟我走的是同一个入口,那应该很快就能看到染布坊和一片荷塘。这个季节去,残荷稀疏垂挂在池中,人流如织,想要与那几十匹晾晒在场上的飘动的五颜六色的花布照张相,真是太难了!拿回家一看,照片里除了你自己,还有很多笑面如花的姐姐、阿姨、奶奶......网上看到的那些文艺的独身照,想都别想,不是没你,就是没布。所以,就用眼睛看吧。
跟着人群不停走,水乡的味道逐渐浓厚,小桥、流水、人家,斜倚在廊下的美人靠上,一切尽收眼底。热闹的街市,游客来来往往,店里兜售着全国古镇基本都在售卖的特产,小吃,逛吃逛吃,一路走,一路看。有意思的是,我在这里十分偶然的碰到了一棵和我同龄的杨树,算不算是异世界我的另一个模样呢?

当天正值中秋,原本在订了一桌赏月套餐,准备在乌镇月下制造今年中秋佳节特别回忆。谁知进了乌镇后打电话联系店家,接待说他们的店在乌镇外,一旦出去,票就作废了,只好放弃。本来没吃中午饭就已经饥肠辘辘的一家人,硬着头皮逛到了晚饭时间,不知不觉走到了水上集市,水上一侧有戏台,走到对侧就是码头饭店,酒家与戏台隔水相望,感觉不错,索性就坐下了。靠近水边的一排座位犹豫间已经客满,我们就坐到了临街一侧,不过视野开阔,也能看戏,很有意思。我点了“鲁迅爱吃”的乌镇土鸡汤等四样,米饭按例计费,三人共计248元。土鸡汤味浓汤鲜,鸡肉软烂,分量适中。本来期待不高,但没想到,所有菜品都未踩雷,价格也没有预想中的贵。

这一餐给了我们疲惫的身体很大的满足感,但天公不作美,从白天等到傍晚,等夜色初见,等上了灯,也没能等到月亮痛痛快快露个脸。于是我有些灰心丧气,本该是花好月圆,筹谋那么好,现在落空了,心里多少失衡,遗憾溢于言表,甚至不知道来乌镇到底干嘛来的,一切景致都觉得了无趣味。
妈妈感受到了我的失落,她的兴致倒很高,跟我说起了《社戏》,讲起了鲁迅和小伙伴晚上划船来看戏,等到疲惫了,去六一公公那偷豆、吃豆,六一公公隔日还亲自摘了送去鲁迅家。虽然初中学了这个课文,但我的语文老师不是我妈,所以没有这么生动的讲述。听着妈妈的讲故事,看着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切,乌镇一下子变得有趣而鲜活。夜色中,水面上停满了乌篷船,那群顽皮的少年叫嚷着,船夫们叼着水烟坐在船头,静静听戏......孩子的生活与大人的生活,乌镇的生活与外面的生活,交织着,却也分离着。

夜色中的乌镇,灯影交织,人群越来越密,水岸两侧的商业街依然热闹非凡,加上天气还是潮热,气味也变得浑浊。随人群慢行在石板路上,时不时进店瞧一瞧,再随着人群上桥、下桥,直到快九点,人困马乏,精力耗尽,我们居然才走了一半的路程。然而,此时依然有人乘兴赶来。我们一家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就此结束乌镇之行。刚到出口就下起了毛毛雨,错误的估计中,我和妈妈淋雨走了很久(我爸与我们走散了,各自返回)之后才回到了酒店。


乌镇匆忙一游,加上前几日的舟车劳顿,别说老年人了,我的体力也耗尽了。面对着接下来还有那么多古镇,我们的头皮开始发麻。虽然古镇各有特色,但如今商业模式运作下,基本大同小异。商量后,我们在剩下的两个目标,西塘和南浔古镇中,选择了南浔。因为行程突然改变,住宿和出行都要调整。歪打误撞下,我选择了南浔亚朵酒店,这也成为本次旅行中,被高度评价的体验之一。
回味乌镇
如今,时隔一个多月后,我用文字记录当时的景与情,寻找着深刻的记忆点,还有一处让我惦念。乌镇还有一些当地村民留在那里,他们利用老宅开起了很多民宿,一家挨一家。楼上是住宿,楼下是饭堂。晚上七八点,民宿的住客和店主家人们都在一层吃饭。从大门望进去,可以穿过临水的窗看到对岸,极为通透。明亮的灯光下,狭小却整洁的空间中,围坐在桌前的一家人,吃着家常饭,偶尔低语,你看向他们,他们也时不时回望着你,彼此没有交流,互相扮演着对方眼中的风景。室外热闹喧嚣,室内祥和安宁,这便是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