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出有因及未雨绸缪
看《资治通鉴》时,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班超出使鄯善,鄯善王从礼敬到忽视,态度反转,班超问下属,下属解释是胡人不能长久坚持,性情反复而已,班超的回答穿越时间长廊至今仍振聋发聩:“明者睹未萌,况已著乎”。果然鄯善王的态度改变,是因为匈奴的使者也来了,鄯善王徘徊犹豫,班超先发制人,用“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激励下属,仅凭36个人,攻击匈奴使团,杀死匈奴使者,促使鄯善王倒向汉朝。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乎”,说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人的惰性加上当局者迷,使得再离谱的理由也能顺理成章,特别是在有诱饵的情况下,更容易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有人无缘无故的刻意帮你,有所图是必然的,能图你什么也是显然的。不过,有的人虽然不聪明,但是很固执,提醒了也无动于衷,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对方不会铤而走险上。
为加强认识,提高思考能力,特梳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见微知著,以及事出有因的因怎么思考和确定;二是在一的基础上,未雨绸缪,做好应对。
一、原则设定 出于考虑事情的全面性,将事出有因作为原则,即原则1:有变化一定有原因,无论是有动机还是无动机,均做有动机去考虑,去准备,多算好过漏算。原因的推定也定一个准则,即原则2:人都是利己的。不存在无缘无故的动机,只是利益点很隐蔽。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全世界真正的普世价值观。
二、发现利益点 绝大部分的事情,行为处事的利益点都可以用马斯洛需求理论覆盖。 层次1:生理的需求。即吃喝拉撒睡,性也属于此类。最基本的需求,缺乏的话会不惜代价获取。 层次2:安全的需求。即稳定、安全、没有大的恐惧和焦虑等 层次3:社交需求。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交朋友、谈恋爱,需要爱和被爱。 层次4:尊重需求。自尊、被重视、被吹捧等。 层次5:自我实现。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和理想。 只要事出,寻找因就从这5个层次去找,都能覆盖。
三、应对上往坏处想,引导上往好处做 还是拿上面的例子,一个并不太熟的朋友或同学,很特意的为你做了一件事情,出钱出力,你愿意付出合理报酬,他不要。那么这就是一件纯粹个人感情无法解释的事。事出了,那么应该怎么去想因呢?从对方和自己身上去想,是相通的。从马斯洛需求上去对应,可以有以下可能: 层次1:钱?(找你借钱?);性? 层次2:你有他的把柄?你能决定他的幸福(升迁、财富、家庭等)? 层次3:想巴结你?想和你谈对象?想和你保持固定的某种关系? 层次4:想让你崇拜?想让你尊重以融入你的圈子? 层次5:替你做这件事情和他的理想有关? 这些可能,有些很轻易就能排除,剩下的一般就两三种可能,为简化分析,假定是1.找你借钱,2.为了性这两种。 分析的时候,要全面,从保护自己的角度来说,往最坏的情况去想。但因为存在多种可能,在引导上,就尽量往好处去做,毕竟穷凶极恶的人还是极少数,大部分人有贼心后,在受挫后会将贼胆隐藏,毕竟谁也不会为了不成功的事情撕破脸皮,从而避免尴尬的处境,特别是危险的处境。
四、两败俱伤前,有很多方式可以避免
在你既不想借钱给他,更不想和他发生性关系的情况下,你的这件事情确实是你想完成的,又需要和他见面才能完成,这两种可能你都不愿意的情况下,你可以有很多种往好处做的方式,我们分开举例。 1.你不想借钱给他,你可以和他说 a.你最近的经济境况窘迫; b.如果你平时是有钱人的人设,告诉他你最近花了很多钱,可以是生意失败,可以是买房这种大项开支。 c.和他说之前哪个朋友借你钱没还,你长了教训,再好的朋友也不借钱;以自己的教训建议他不要借钱给别人 在他提出借钱之前说出这些,他如果不是特别蠢的话,就不会开口找你借钱。 2.你不想和他发生性关系,你可以 a.告诉他,你已婚或谈了对象,感情很好; b.见他时,带对象一起去;如果没有对象,带朋友一起去; c.只能一个人去的话,做最坏的打算:进口的食物和饮料严密关注,离开视线后不吃原来的东西;不吃他给的东西;不和他待在私密空间;必要的防狼工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