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旅居纪实 3 — 我们竟然遇到了最好的物业
来自不同地区(从车牌来看,云K、云A约占8成,其余2成主要为黑、川、湘,且不乏粤、琼、青、新、浙、冀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私家车与房车)的人们分布在森林里的楼栋中,各自相安无事、静静生活。
这个森林便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小区,名叫世纪金源,也是开发商的名称。版纳的世纪金源开发偏早,现居住氛围已完全成熟,占据着与告庄隔河相望,距离老城区、泼水广场都很近的黄金地段。楼盘整体很大,类似于造城,我们居住在其中一个称为“XX苑”的组团,这样的组团每个都独立为一个小区分开管理,物业为同一家物业:开发商自己的物业。
从居住楼栋走出,向左转或向右转都会走到环着小区一圈,形状近圆形的主路上,主路路边单侧靠右停车,有可移动桩基拦着,私家车等中大型车辆是不允许开到人群活动区内的,也就是除了四周环路和地下车库之外的所有其他区域。版纳人普遍以电瓶车摩托车为交通工具,这些小车辆可以方便的停到每个楼栋前的路边区域或划定停放区(多为充电区),一点不妨碍通行。人车人性化分流的基础上,到了冬天,随着过冬的人流集中到来,移动桩基也会适量打开,让少量车辆停放至小区内部不影响交通的位置,缓解停车紧张的问题。
虽然四周环路(沥青两车道)几乎停满了车,但这些车辆的进出几乎不影响人们的散步,为什么呢?因为小区里的其他道路设置做到了四通八达,一排楼栋与一排楼栋间有二级道路(沥青单车道),二级道路间挨着每个楼栋又有红砖铺设的三级道路(散步小径)。当我在小区里牵着狗狗到处溜达的时候,无论散步到什么位置都能找到最快的回家路径,反之,离开家时也能找到最远的遛狗路径。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些穿梭在森林里的红砖小径,它的铺设简直像是让无数人先去走了一遍,然后就着那样“自然踩踏的路径”巧妙铺成的。
除此之外,这个小区没有楼王!取而代之的是,每排楼栋与每排楼栋间,都有不同的“楼王景观”,这里的每排楼栋也非典型意义上的排兵布阵,而是小桥流水般恣意点缀,路是河流,桥是楼栋。在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群里,也有仔细观察后的移步异景:鹅卵石铺底的自然水景、马赛克镶嵌的戏水浅池、木质台基搭高的凉亭、一片方正低洼草池以及旁边的乒乓球运动凉亭、环绕一棵浓荫大树围成的夏日扑克区等等。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我扯远了?明明要说的是物业,怎么讲起小区的整体规划与景观设计了。之所以讲这些,原是涉及到好的居住环境的本初,即人性化的社区规划设计,在好的底子上,再拥有好的物业管理,才能形成“舒适的居住空间”。而如若本身底子不好,全是房企为了生存最终只能选择的“收益最大化”型挤到不能再挤、和人性化毫无关系只能说营销时“唱的好听”、更谈不上审美的标准化粗暴扩张、以及用高价或品牌或两者同时才勉力支撑起来的一堆“高品质社区”。这样的社区,就算拥有再好的物业,也只能称之为“窝”,为了有个地方凑合着住,自己装修用心一点也算有个cozy的小空间,只是不要去想拉开窗帘外面的“景观”,这样的地方,哪里能产出“舒适的居住空间”?
原本,这些“高品质社区”只存在于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然而随着房企下沉,试图在小地方获取规模扩增、利益补贴、现金流滚动的时候,也便带来了小地方的居住灾难,你似乎无法诟病什么,房企也是为了活下去,房企也养活着千千万万的员工,暴利时代带来的祥和过去之后,剩下的都是在蝇营狗苟。所以,我们当初看房选房的时候,才不得不把目光只聚焦在二手房上,在市场还因有利可赚、底线尚存的时候建设出来的社区里选。
关于物业 | 这片“广袤的森林”,被有序的管理着
从四月初第一次步入这个小区,我们便清晰的感知到了“物业的存在”,不是物业里工作的“人”,而是被物业管理的“环境”。我们的狗狗被托运过来后,在早晚各一次的遛狗过程中,更是渐渐感知到了“环境”的细处不同。
居住在这个大森林里,每天早晚的遛狗时间,都是惬意又治愈的时刻。因狗狗到来需要保持的每日早起(7:00-7:30 am),每日早归(7:00-7:30 pm)的养狗人生活,也因一个好的遛狗环境让人很少产生厌烦情绪。
之所以觉得这里的物业管理的好,是因为那么爱吃那么能找的“拉不拉猪”在这个小区里搜不到骨头,即使在垃圾桶四周高发区域。这一点,可把我们乐坏了。在杭州小区居住时,明面上是看不到垃圾,可是狗狗总是能在固定地点嗖的咬到一块骨头、一块腐肉……防不胜防,这些固定地点就藏匿在灌木丛里、草丛里……那些注意不到的地方。
从注意到物业开始,我的遛狗时间除了走走路、看看天、观察树木植被之外,也额外的观察起了这个物业的运作。他们的主要分工从着装上便能清晰分辨:坐办公室的蓝衬衫管理人员、套镂空装马甲的打扫人员、全套蓝色制服的保安人员、全套烟灰色制服的垃圾清运人员以及不太常见面的修理工。
在杭州居住的小区,是由万科物业管理,整体中规中矩,物业费根据小区档次有所不同,同类对比的话,处于行业中高水平,管理也还不错,能够感知到专业化,但似乎也止步于此,距离“管理出一个让人舒适的空间”还有蛮大差距,这个差距似乎万科也并没有意图去做提升,反而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卷起了自虐的风暴(注:因关注物业行业,曾短暂就职过,道不同而果断离开)。
首先说环境卫生:和我遛狗的时间几乎相同,总会有一个垃圾清运人员在操控小型机械清运车在清理每个楼栋前的垃圾桶;打扫卫生的大叔或阿姨阿婆,几乎全天候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不是在清扫道路和垃圾桶旁的固定区域、就是在捡拾散落的垃圾、楼道卫生和楼层卫生也会定期处理。我不清楚他们的作休如何,以及每个打扫人员的负责和专注是如何管理形成的,只是当我骑着电瓶车外出买菜,回来后路面上发现的垃圾就会消失不见,无论我何时发现哪里有处垃圾,在当天的另一个时间就会发现它必然已经消失。还有让人惊讶的地方便是那么大的景观区域,是如何做到任何草丛里都没有任何易漂浮的垃圾的?这样的环境卫生管理和长期能做到如此高水平让我这个对细节有些“龟毛”的敏感人群,都佩服得不行。
另外就是植被养护:旱季结束雨季预来的四月份,见过一次造型植被的全网格专业修剪;雨季快要结束的初冬,又见过一次疯长后草类植被的统一修剪。其他时候,会零星看到针对问题区域(如:兰花草枝条覆盖到人行路面、影响通行)或单类植被的特别整理修剪。这些估计每个小区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殊,而我想要去表达的,是植被养护的精细程度。在大城市生活久了,最不缺乏的就是对精致的感知,直到有一天离开了那个环境,我再去回想,才发现自己的一部分腻烦与焦虑是“无处不在的精致”间接带来的!这份精致几乎没放过每一棵花草每一片叶子!!这份精致也让其中的每一个人越发光鲜亮丽。那一天,当我无意间去到上海的一处角落,一处和其他地方背道而驰的角落,我瞬间体会到自己在自由的呼吸着、轻松的呼吸着。那个地方是处面积不大也不小的公园,一片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敢于以荒废姿态野性生长的公园,或许更有可能是被遗落待处理的角落。
精致是文明的标志之一,精致代表体面、干净、讲究、有章法等等,可是无处不在的精致,会让人深感窒息,能够包容野生野性的存在,让自由轻松一些的气息延伸到普遍霸据的精致追求中去,或许,每个人都能多松一口气,也不至于让文明几乎慢慢吞噬掉正常的人性,人性本身应是多面共生的!
我们居住的小区景观,就是一处你觉得那里精致更好些,它便精致,你觉得某处野生也不错,它便野生的存在。之所以对它的评价,有这样主观的有些过分的“捧”,也是因为身处其中,畅快的呼吸久了,感官恣意打开,才会有所偏爱。或许每个人对审美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人偏爱精致、有人偏爱吃土,但最美丽的状态,永远是共存包容的状态。
最后,你知道吗?这个小区的物业费相比来说一点不算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品质社区(非高档)。版纳类同的小区中,万科管理的物业费是2.5,绿城管理的物业费是2.9,这个小区是1.5。从居住舒适度和地段来说,这个小区是最好的,为什么物业费最低呢?我觉得除了不同物业公司对利润高低的定位不同外,其中一个原因或许和这个小区没有走入“伪专业化内卷”的不归路有关,选择把钱用在日常社区维护的刀刃上,除了环境卫生、安全维护、设施设备维护等核心问题,其他一切精简。
相比下来,另外一个品牌物业管理的小区,社区卫生与社区维护明显问题较多,物业管理没有把目光首要聚焦在问题处理的结果达成上,并及时给予针对性奖惩,反而每天员工都被迫忙碌在那个企业内部用以监督工作、做到事事留痕的APP上,且还要求了十分不合理的每日留痕指标,真是无语啊!这样的管理模式带来的负面效果一大堆,为了收取物业费和换取高满意度,不得不贴入更多成本,员工没有成就感常常挨骂流失率也居高不下。居住在其中的业主,是物业服务所有不足甚至错误的最终承受者,却仍需支付名不副实的高价物业费,然而,好些人是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
不得不说,在当下“标准化”推广外观几乎无差的小区里,遇上一个好的物业,就可以说是遇上一个好的小区了,是影响日常生活幸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下为散步时拍摄的几张小区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