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笔记76 |弗朗西斯·培根渴望的鲜血微笑像个问题在等待答案

1986年的画中你更喜欢哪一幅呢?馆长喜欢《地板上的血》觉得特别像他此时的状态,像有很多故事,也是他此时的理想状态,更简洁地表达。

爱德华的肖像当然是这一年的代表作,找到了一段视频讲这幅画,明天笔记分享。
大卫·西尔维斯特与培根的访谈录:
西 :现在我想要问一些现实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关于你的工作方式,但在那之前,我要了解一下你早年的生活。
培 :我的父母虽然都是英国人,却是在爱尔兰生下我的。父亲的工作是训练赛马,我们家离柯里奇不远。这地区会集了很多的驯马师。我是在一家都柏林的疗养院里出生的,那家疗养院位于基尔代尔郡里靠近基尔卡伦小镇的地方。我们的住所有个名字,叫康妮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我们一直都住在那里,“一战”爆发的时候我还不满五岁。父亲进入陆军部,我们也搬到了伦敦的威斯邦尔。记得当时灯火管制得很严,他们用喷水器把含有磷光物质的东西喷洒在公园里,想以此来迷惑德国人,让他们误以为那是伦敦的灯光,这样德国人的炸弹就会被投到公园里,不过这种做法起不到任何作用。战争期间,我在那里生活了一些日子。后来我们就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时而住在英国,时而住在爱尔兰。战争结束后不久,父亲买了一幢房子,那幢房子的名字叫法摩莱,地处莱克斯郡的阿比莱克斯。这以前是我外祖母的房子,父亲从她手中买了下来。外祖母有一些怪癖她几乎不能在一个地方长住,总是不停地变换着住处。父亲与她的关系并不是太好,很微妙,父亲非常不喜欢她,但是他们经常会把房子交换着住。法摩莱很漂亮,房子后面的房间都是呈弧形排列的。我觉得有些东西对于人本身所能产生的影响,是每个人都不了解的,现在想来,我在《自画像习作--三联画》(图6)中经常用圆弧背景,也许就是有些受此影响吧。只是没有一个住所能让我的父母非常满意,因此我们频繁地换住处,在一幢幢的房子间流转。后来,他们又回到英国,住进林顿楼。它位于两个州的交界处--格洛斯特郡与赫特福德郡。但是,他们在那里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不久就搬回了爱尔兰,住到叫斯特拉梵的地方,这里离纳斯不远。
1986年培根作品:













培根会在自己觉得画开始向着”装饰“性后停止继续画下去。他很厌恶自己的画有装饰性,但放在环境里装饰的感觉还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