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我们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气“立冬”。立冬节气正处在秋冬交替时期,立冬不代表入冬。立冬之后,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可能形成“三日寒、四日暖”的寒暖交替的天气变化。中医提示,立冬将至,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这一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霜降过后,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常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在饮食调养方面,宜平补,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萝卜、栗子等都不错。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多饮水。防秋郁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平时要多和人沟通,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失眠严重者可每天按摩劳宫穴、涌泉穴保健养生,也可以适当服用膏方、药酒等补益身体,建议每天使用科治好机器,促进睡眠。防寒
立冬后,人的后背、肚子、头部和关节最需要保暖。很多人穿得多但还是会咳嗽,这就说明是后背受了风,凉后伤肺所致。要注意肚子保暖,如果肚子受风很容易伤及脾胃,出现拉肚子的现象。同时,也要注意头部的保暖,否则会有头疼的现象出现。“老寒腿”和原有心脑血管、呼吸道疾患的人群要保持饮食清淡,同时注意局部保暖立冬气候日渐寒冷,早晨气温低,猛烈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甚至造成运动伤害。这个时候的运动一定要日出而行,选择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做到动静结合,适当活动筋骨,微微出点汗,这样对身体来说是最好的。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