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帝的视角看世界,体验下微缩模型的魔力
在我看微缩作品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有一天我会对这种类型的艺术感兴趣。不仅不感兴趣,每当从新闻上看到这些作品的介绍,我甚至不太理解:东西缩小了就能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吗?
但是当我真正看到了大师所做的微缩世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痴迷于创作和欣赏微缩作品。
因为,微缩的东西真的有种魔力,可以让人感觉在用上帝的视角看世界。
那是在没疫情前的一年,我去了欧洲一趟。在那次旅行中, 我曾到法国的第二大城市里昂。
在去里昂的火车上,我看到有个国内网友的游记中提到了里昂有一家微缩模型博物馆,说非常有趣,强烈推荐去里昂游玩的人们去看看。
这个博物馆在国内的各个旅游网站中并不是很热门,可以说相当小众。但是我被那个网友的描述给吸引了,现在想来,想必他/她当时有和我一样的欣赏体验。
我心想既然博物馆在老城区,反正我也去逛逛的,不如去看看。
于是在到达里昂的第二天,我就去了这家博物馆,下面除了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入镜的照片,其他都是我拍摄的照片。

我是头一天晚上坐火车从法国的尼斯到里昂,白天天气非常热,但是晚上很凉爽。第二天一早我就去老城区溜达。

老城区在都是这种窄窄的石子路,两遍的房子看起来很年代感。咖啡厅、书店、画廊分布两边。天气凉爽的时候散散步很好,可惜我去那天太热了。

这就是微缩博物馆的房子,和其他周围居民区的房子别无二致,一个民间博物馆,里面很小很小,但是微缩场景很多,毕竟微缩作品也占不了那么大地方。来的人可以说很少,我那天下午遇到的参观者可能不到二十个。

里面的房间就这么几个,每个房间都很小。除了微缩模型,还有一些电影场景和道具。走过阴森的电影《香水》的布景和道具房间,就到了微缩模型的房间里。


下面就是微缩模型的房间,放这张图是为了比较微缩场景和人的大小。房间非常暗, 这样可以衬托出微缩模型里各种不同的光线和场景,并且将这种气氛和外面真实的喧哗世界隔离开,让人很快沉浸到每一个场景塑造的气氛中。
每一个格子里都是一个微缩模型的作品,并且都有名字,这些作品是法国里昂的微缩作品大师Dan Ohlmann所作, 这也是为什么里昂才有这么一个博物馆的原因。
这里面的微缩作品, 是根据真实场景1:12的比例复制下来的,有一些还是非常著名的电影里的场景。


每一个窗口里都是一个世界。我在看这些微缩作品的时候,简直想把脑袋伸进去了,可惜有玻璃挡着,我几乎是脸贴着玻璃看了又看,震惊于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做的那么真实和细腻。
不管是破旧的屋子,还是精致的餐厅,或者是歌剧院、博物馆、浴室、超市,甚至还有地铁车厢,里面的小东西都做的都那么逼真且栩栩如生。
微缩作品里没有人的存在,只留下了场景。这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力,那里曾发生了什么,或者下一秒可能会走进什么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同时,当望向一个窗子里的时候,我在黑暗之中,但是面前是一个有光亮的场景。那种氛围带给我的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尤其是当眼睛快要贴着玻璃,去细细的看每一个场景里的细节,就好像用上帝的视角去看一个个不同的世界。这种感觉,让我喜欢上了微缩模型,原来,缩小的世界魅力这么大!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微缩作品,破败的通道里放了一辆摩托车,右边是一间凌乱的屋子,就这么简单。但我当时盯着这辆破车就盯了很久,我就想,它怎么那么小又那么精致。


通过一个窗口,去看地铁列车车厢,照片无论怎么拍, 都拍不出来看到的感觉。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某个电影里的场景,虽然每个作品都有名字,但是都是法语,我也看不懂。
如果不是电影里的场景,那真是这个微缩作品大师自己的喜好,他真的是喜欢制作一些人们没有想到的场景,这破败的房子的一角,从照片上看没什么特别,但是真的在现场看,是有一种身临现场的感觉。



实际上每一个场景占用的空间特别小。

这散落一地的各种小物件做的特别逼真。


上图: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场景里,地板上的花纹和报纸上的字体内容都那么清晰,这个场景其实非常小,那份报纸也就是和一张小碎纸片那么大。

上图:这个更细致了,这么多小东西,本来就小,放到微缩场景里更小了。

设计师将这些不同的微缩场景放到黑暗的房间里的设计非常的好,上图中这个杂货店场景非常能体现出来这种反差,因为这里的光线是暖色系,场景里又是生活化的东西,参观者从黑暗的外部环境望进去,会感到无比温馨。



从这角度看,上面两个场景就是放在这两个小格子里。

高大上的餐厅

上面是当时看很惊艳的一个场景。像是日式的佛教祭拜场所,光线也做的很静谧,看着不由得想要去坐在地上静思一会。
再看下面这张图,这样逼真的场景就是这么小。当时我尝试着从远处慢慢走近然后贴着玻璃往里看,就是一个世界切换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


刚才的日式佛教祭拜场景旁边,是歌剧院。眼睛可以从逼真的右边窗口里,立刻切换到左边的歌剧院,也是非常棒的体验。



惊艳场景之烛光餐厅。下图是网上找到的一张图,作者和他的作品,对比看就知道大小了。




博物馆里的恐龙。我发现,这种微缩场景, 对于视野封闭的场景和视野开阔的场景, 都有不同的欣赏之处。
比如,如果场景是一个小房间,参观者感受到的是每一处细节的精雕细刻,如果是开阔的歌剧院或者像这种博物馆大厅,从远及近看进去,最深刻的观感则是参观者本身由身处小房间却在格子里切换到一种大视野的体验。
下图是网上找到的照片。


上面这个场景也是一种宽阔的视野,好像是某部著名电影里的监狱场景。
虽然这个博物馆很小,只有两个房间是用来放置微缩模型的,但是里面的场景有几十个好像上百个,而这些场景都是由同一个艺术家和他的团队完成的。
我头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中欣赏微缩作品,真是彻底被吸引进去了。幸亏当时人不多,我可以有时间在每一个格子前面驻留很久,并且反复欣赏,自己还人肉移动由远及近然后又由近及远地看看是什么体验,边赞叹边咔咔各种拍照。
最后屋子里只剩了我和另外两个中国女孩,那两个中国女孩明显没什么兴趣,随便看了看就坐在墙边的休息凳子上看八卦新闻,一直聊当时最火爆的某某明星和某某明星分手事件。
每次我沉浸在风格各异的场景中的时候,时不时耳朵边就传来她俩的八卦聊天中,于是我不仅被拉回了现实世界,还被拉回了中国的现实世界,我感觉有点哭笑不得。
回来后我还网上搜了下国内是否有类似的展览,遗憾的是几乎没有。看来这种东西耗时耗力还需要技术性,做的人并不是很多。真希望有更好的作品在国内展出,那时候我一定会再去感受下微缩世界的魔力。 我的公众号: 简宁小记。 相关文章都会先发在公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