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偏处阳澄湖东南角的正仪,是苏昆交界处的一个小镇。作为百强县之首的昆山,这些年紧跟着东边大都市的步伐,自然顾不上这块西隅之地,而以现代化闻名的苏州工业园区止于唯亭,也绝不越东界触及这块角落。

以至即使周边早已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正仪的老街,似乎被现代潮流所遗忘,凝滞于旧时的模样。所谓老街,不过是依河罗列的两条街巷而已。
如多数江南水乡的乡镇一样:一条河流贯穿其中,邻岸数户人家筑屋而居,遇有人流往耒穿处,便凌于河上架孔石拱桥,以通两岸往来。

河流北通阳澄湖,南贯娄江。在水运时代,也算是通江达海之地,而在只争朝夕的如今,这老街真是处“江湖之远了。”不同于阳澄湖岸的唯亭和巴城,这些乡镇皆以蟹为产业。正如那句“若非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苏州”,以至每到秋天这些以蟹为产业的镇就人流如织。

老街算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种隐身。它隐没于江湖,并不求闻达于游客。正因为隐,以至老街并无多少游客,也并无浓妆粉饰过的“网红”景点。老街分上下塘两条街,这是水乡的人工运河,在水运时代按船的行走而划分的。下塘街地面略低,巷宽不过两三米而已,无机动车的喧嚣。游走于街巷可见在时光中已经斑驳的墙,长满瓦松的黛瓦,开裂的老木门,还有藤蔓遮盖的旧窗台。若阳光头过墙,洒一点落到青石板路上,便那石板似有润泽的光一样。


巷里有人家,或是眯着眼在窗下孵太阳的老人,你也不知道他是在假寐还是在养神。或是数人闲坐在轻言细语地的说着家常,或是用箫吹着梅花三弄那样的古曲子。箫声哄睡着了墙上的猫,也吵醒了贴地而鼾睡的狗,狂吠几声,似乎以示抗议。





当然也不是谁都这么居无闲态,比如那小卖的老板,正在低头不断的按着计算器盘着怎么也归不拢的账。

游走这老街,在静处如梦里一样,你生怕因为你的一声咳嗽吵醒了沉睡的街道。弄堂里的人家,地狭屋小。即是如此,透过窗,也可瞥见室内或有一盆幽兰,而门外的那丁点闲地,也用破缸烂盆种有丛紫茉莉或三角梅。紫花茂盛,宣示着生活里的生机盎然。



而在闹处则是可见烟火气。在泡泡馄饨店里,老板手脚麻利的包着馄饨,总好奇她面前的那碗肉馅,怎么包了大半天还没包完?
水果店的大爷,刮着新收的甘蔗,去好皮后切成小断,你若细心便发现,凡是有节的疤点,他都给你去得干干净净,生怕因嚼干蔗坏了你的牙一样。卖糕团的铺子,守着铺子的老太逢人便吆喝几句,淳厚的吴侬软语听起耒绝不鸹躁,倒如几分辛弃疾说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正仪以青团闻名。每至春来时,苏沪两城皆挂“正宗正仪青团”的招牌。除此之外,别无闻名处。但这种实在的隐,在遍地新打造的水乡古镇中,确实很独特。或许对于老街:何必一定要粉饰成网红蹭流量,实实在在的过日子未必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