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St.Emilion圣艾美浓产区列级庄垂直品鉴
![]() |
波尔多共有四大主要葡萄酒产区,分别为Medoc(梅多克)、Pomerol (玻美候)、Graves (格拉夫)及St.Emilion (圣艾美浓)。
![]() |
圣艾美浓产区在波美侯产区的东南部,它与波美侯产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主力葡萄也是Merlot,也有矿物的味道。由于地理位置更为靠南一些,所以这里的酒在年轻的时候较为收敛,但成熟得比较快,大约8年的时间就可以饮用,不像一些Medoc区的酒动不动就要10~15年。
不同于Medoc区,St. Emilion有自己的分级制度,每10年评选一次。
![]() |
法兰西悖论
![]() |
最初,看这意思是准备盲评,可吓着我了。多好的酒啊,盲评怪可惜的。那还不得落个马嚼牡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下场啊。强烈要求明品。
![]() |
标准品鉴表
![]() |
当天的四款酒
因为当年交通不便(一河之隔的彼岸才有对外码头),所以1855年St.Emilion圣艾美浓产区并没有参加拿破仑三世在巴黎举办的酒展,错过了世界各地葡萄酒爱好者认识的机会。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这一产区的葡萄酒才渐渐被人所认识。
但是由于错过了1855年参加万国博览会排名的机会(也就是如今我们常说的1855列级庄的由来),St.Emilion圣艾美浓产区的酒庄只好建立自己的排名,这排名大概每隔十年便更新一次,而最近一次的排名发布在2006年。
法国人对于酒庄的排名是十分重视的。首先,酒庄要把过去十年的酒送给有关机构评定质量,然后考虑过很多因素之后,才决定酒庄的排名是否有所更改。例如酒庄所在的地理位置,葡萄园是否分散,也会影响到排名结果。
如果酒庄在过去曾经易手,换了主人,就算近几年质量突飞猛进,也未必能立刻提高等级,因为要衡量过去十年的酒,因此,如果只是近几年的产酒质量有提升,也未必有机会升级。
![]() |
Château Tertre Daugay 2001
Château Grand-Pontet 2002
Château Laroze 2003
Chateau Beauséjour Duffau Lagarrosse 2004
![]() |
(1)道格山城堡红葡萄酒2001
Chateau Tertre Daugay 2001 AOC Saint Emilion Grand Cru Grand Cru Classe
(2)大鹏城堡红葡萄酒2002
Chateau Grand Pontet 2002 AOC Saint Emilion Grand Cru Grand Classe
因为每人有两个标准品鉴杯,因此是两支酒一起进行品尝的,也好有个对照。自此我也明白了今天的重点,就是感受同一产区不同年份的葡萄酒是如何忠实地反映出天气的不同。
![]() |
Chateau Tertre Daugay这个酒庄曾在2006年被摈除出顶级酒庄B,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级庄。但后来实际上所有的顶级酒庄B只有升级的两间酒庄Troplong Mondot和Pavie Macquin ,而被降级的酒庄不服评选结果,组织了人力和大量的资金,和有关方面打官司,因此降级比较困难,所以并没有任何一家顶级酒庄B被实际降级。
Chateau Tertre Daugay 2001采用的葡萄品种是60%梅鹿辄(Merlot)40%品丽珠(Cabernet Franc),色深、甜美,黑色水果味里夹杂着一点草本植物味,黑色浆果味与些微香料、水果蛋糕的气味交织着。风格优雅、酒体中等。(RP评语)
实际上,我喝到这款酒,觉得水果香气比较明显,酒精带来炙热感,香料的味道,收尾时苦味明显,有轻微的肥皂气息。20分钟后有炭烤的味道,让人想起中药铺里的烟熏乌梅,青青的梅子被烘培后的味道。
据Stephen介绍说,这款酒很重视的反应了2001年该地区的天气:湿冷的天气,葡萄成熟度不高,使得酿制的葡萄酒拥有清爽的酸度,单宁也不高。初闻,有红色花朵的味道,或者让人想起夏天被阳光晒得暖暖的红砖味道,口感轻柔、淡雅。有细砂般的单宁感,口感略感收缩,不涩。入口微甜,但不持久。
总体说,整款酒的走势非常平坦——从刚刚喝到口中的感受,一直平衡地走到最后。
![]() |
(2) Chateau Grand Pontet 2002采用的葡萄品种是75%梅鹿辄(Merlot)15%品丽珠(Cabernet Franc) 10%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有卖家介绍这款酒说,有美丽的紫色色调。有李子、黑醋栗和樱桃的味道。口感丰富,单宁柔软,入口辛辣,回味甘甜。
但是我们喝到这款酒感觉,橡木烘烤的味道中,酒精味刺激,辛香料带来辣味,单宁高,咽下去在口中有刺激感,木头味儿太重。单宁收口比较长,有爆发力,余味悠长。
据介绍,2002年的九月份之后一直阴雨绵绵,此前因为葡萄种株病虫害的影响,当年的葡萄产量很低,酒体也稍单薄,酒体偏轻盈,有清脆的红色水果香气。
![]() |
![]() |
我专门让小艾分别拿了第三只酒和第四只酒,想把酒体的颜色照下来,遗憾的是,从图片显示的效果来看,差别并不大。
![]() |
(3)Chateau Laroza 2003 采用的葡萄品种是:68%梅鹿辄(Merlot)26%品丽珠(Cabernet Franc) 6%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官方介绍是,红色水果的香气;入口温柔,单宁细腻,果香外还有一束烘烤的味道;结束时感觉到了更加有力的单宁,暗示着酒品的陈年潜力; 回味香气持久,沉浸了熟透了的黑加仑。这款酒的关键词就是浓郁和平衡。颜色和香气都很集中,口中单宁和果香很融洽。口感圆润丰满、浓缩、柔和、香气宜人、易饮。
2003年是一个很非典型的一年。
那一年法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热浪,这是几十年从未有过的,葡萄成熟太快,果香没时间积累。口味传统,有种烤焦的水果味儿,香气宽广,成熟度不错,口感肉肉的,没有足够能撑起酒体骨架的单宁,中端空,这款酒适合早点被喝掉。有桑葚、草莓、黑樱桃的香气,非常浓郁的甜香。
将近四十分钟后,出现梅子酱的酸酸甜甜的气息,有桂花香气,如同一杯夏日里的酸梅汤,烤焦的味道让人联想起焦黑的面包边儿。
自此,我们从第一款酒到第三款酒的品尝,忠实地在葡萄酒中感受到当年的天气状况,非常的真实,让我们有了一次印象深刻,且趣味十足的体验经历。不过,坦白说,我并不觉得这几款酒的品质和它们不菲的市场价格相匹配,我甚至觉得还不如上次8.8煮茶论酒活动中开的一款上梅多克产区的罗福古堡。
但对于我的观点,梵雅的资深品酒师郝子毅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我们当晚并不是一个标准品酒的过程,给每一款酒的时间都太短了,一晚上三个小时四款酒的密集轰炸,让我们只能粗粗领略这几款酒的风味,而没有给它们太多的表现空间。
还有一点,人数众多,使得每个人分到的酒水多少有限,并不充沛的酒水量要先发散出全部的香气,有点困难。
![]() |
(4)
唉,写到第四款酒,我不由得长叹一声。作为一个二级庄,知名的宝世珠-杜夫酒庄,在1990年拿到了罗伯特帕克100分的评分,但是之后表现平平,再无亮点。
Chateau Bwausejour Duffau Lagarrosse 2004 采用的葡萄品种是70%梅鹿辄(Merlot)20%品丽珠(Cabernet Franc) 10%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BBR): 经典复杂,坚实(指单宁有力)、黑色水果、香料、矿物……
(S):相当好,香料、橡木桶味,口感上材质滑腻,浓郁、刺激!
(RP,罗伯特帕克):浓厚、强有力,内敛,严肃,富含矿物,更趋向于Ausone的风格。一般需要10年的瓶陈来变柔和。
我的感受是,有咸咸的海产品味道,有人形容这种味道是矿物质,酒体比较浑浊,我们猜测没有做过澄清,但据说,这是罗伯特帕克喜欢的风格,而这家酒庄是米歇尔罗兰Michel Rolland 做顾问,他是RP的好朋友,口味十分相近,因此这种传统风格,这种澄清和过滤只做其一的手法非常迎合RP的好恶。
总体来说,这款酒的变化还不错,有烟丝的香气,好酒。
Stephen喜欢第一款酒,在英国取得wset(葡萄酒和烈酒教育证书)4级的他偏好表现中庸的葡萄酒,而梵雅的郝子毅更喜欢第二款和第三款,因为香气和味道在发展过程中有灵光一闪的亮点,让他很喜欢。而第四款酒,让他一直期待、等待、继续等待,无望地等待下去……直到酒会结束时,他仍然没有等到自己喜好的味道或者香气出现。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认为这好比拳击比赛,不同等级的冠军是没有办法说谁更厉害,谁更强大,谁更好,谁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