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读过的书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小时候吃的很多东西,大部分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读书,也是如此。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你的思想,你的言行,你的形象。
1
《现代性》
作者:[中] 汪民安内容简介:豆瓣评分:9.1“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回顾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征,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洛克等的现代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随后作者结合吉登斯、盖尔纳等人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性社会的特征。作者:[中] 韩毓海内容简介:豆瓣评分:8.1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了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从地缘政治的变动、财政金融体制和政治变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约瑟之谜”——即“近代中国何以落伍”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理论与现实结合、政治与民众结合、财政金融制度与生产发展和民生结合,乃是中国复兴和中国道路的三个关键点。作者:[中] 叶兆言内容简介:豆瓣评分:6.9《上学去》是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回望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真情之作,继非虚构作品《南京传》后全新的散文随笔集。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叶兆言的读书生涯映照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有的历史和时代变迁。小学、初高中,及至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在社会的变迁中,始终不变的是求学的饥渴和热诚。在乡下读小学的时光、学农、学工、在北京与祖父叶圣陶祖孙俩的互相陪伴、特殊年月父母的疏于照顾……都一一在这部作品中清晰呈现。成长之痛,求学之渴,亲情之盼,时代之伤,写来沉静内敛,淡泊悠远,在节制的叙述中,为我们展示了成长的韧性和人生的复杂况味,将对往昔年少读书岁月的深挚之情藏于简静的一字一句之中。作者:[澳] 考琳·麦卡洛内容简介:豆瓣评分:7.4克朗达郡的人们有个疑惑:是什么让拉蒂默牧师家的两对双生花,出落成迥然不同的美人,又选择了迥然不同的人生?艾达独立果敢。只是她的梦想,远在小小的克朗达郡之外。格蕾丝生性浪漫。她等待着一个一起欣赏蒸汽机车的人,带她步入安逸温馨的主妇生活。草窠为人理智。她宁愿献身于医学,而非虚无缥缈的爱情。至于最美丽的小妹妹吉蒂,则渴望有一天,灵魂能先于皮囊被看见,被赞赏。当大萧条的铁蹄踏过澳大利亚,四姐妹也渐渐品尝到自己每一个人生选择的甜蜜与苦楚。作者: [英] 石黑一雄内容简介:豆瓣评分:8.9豆瓣图书Top250No.143《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权 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