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09夹缝生存 【美】阿莉莎 夸特
伟大的文学应该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声音,有我童年听到的,还有我现在听到的,在街上、在家里、在咖啡馆、在公交车里回响的声音。 夹缝生存,讲的是不堪重负的美国中产家庭。从人群来看,主要讲了10类人: 女性怀孕和职场压迫,高学历的穷人,日托,身处顶层的底层人,保姆,开优步的爸爸,重返职场的中年人,拥挤的房子,社会顶层节目的崛起,机器人的威胁。 残忍的乐观主义: 当我们已经无法实现生活和事业双丰收的时候,我们却依然相信自己可以“什么都要”。 工作对一个人的个性、意义感和价值感至关重要。 过去,拥有人文学科的学位能给人带来声望,而今这种尊重已经基本消失了。甚至大学管理层也可能不再支持人文学科。整体上大学对于教育的态度也一直在向职业化靠拢。 现在要求任何时间都能工作,需要时候能够随叫随到“即时工作”,just in time。 保姆,护士,日托服务,他们以关怀他人为生,结果反而沦为“情感囚徒现象”的受害者。因为关心照顾他人在过去是全职母亲“不要钱”就能完成的工作。 金钱只有在能够提高人们的社会地位时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仅仅高薪是不够的,人们希望看到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到阶级的上升,并且能够对身边的人和自己展现这种上升。 在大城市看上去过得很好,和同伴差不多,其实是在小处奢侈: 点一杯葡萄酒,更频繁的刷信用卡染头发。“贫穷的小资产阶级” “第二人生产业”:营利性大学,认证课程,提供“有偿帮助”的教练,引诱别人举债入学。 为什么不去展示真实的居住地呢,我们的社交媒体信息往往会提升和夸大我们的社会地位。通过自拍里面的服饰、表情、物理场景和照片风格,人们可以让别人记住自己,以此树立自己特定的公众形象。 不要责怪自己,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很多事情背后有更大原因,都是不得已。 出路: 合作抚养关系,全民儿童补贴,覆盖更广的日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