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曼究竟如何写卡片:主卡、文献卡与关键词表卡|卡片法总纲3

前篇《现代知识管理的最高成就:卢曼卡片法|卡片法总纲2》谈了卢曼的生平。这篇谈他的卡片法。
卢曼有两代卡片盒,卡片盒1与2。
卡片盒1,形成于1952年至1962年,有卡片23000张,关键词1250个,参考文献2000条,涉及话题8个学科,108个子话题。
卡片盒2,形成于1963年
至
1997年,有卡片67000张,关键词3200个,参考文献15000条,涉及话题11个模块,约100个子话题。
卢曼使用不同卡片编码样式区分两者。卡片盒1使用“,”分隔,如“17,11e”;卡片盒2使用“/”分隔,如“21/3a”。两代卡片盒都使用字母与数字交替混排方式编码。
卡片盒1与2总计90000张卡片,现在由卢曼生前所在的比勒菲尔德大学保管,卢曼卡片档案馆这个项目1,也由该校发起并支持。
档案馆从2019年4月起开始扫描并上传卡片盒1的卡片,并于2023年9月完成全部扫描。卡片盒2的扫描工作于2023年11月开始,预计到2030年5月结束。
所以,在今天(2023年10月)我们可以看到卡片盒1的全部卡片,和一点点卡片盒2的卡片。
依据比勒菲尔德大学卢曼卡片研究项目负责人约翰内斯·F.K.施密特(Johannes F.K. Schmidt)的研究2,卢曼的卡片有3种:
主卡是内容型卡片,是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文献卡与关键词表卡是功能型卡片,起到连接和索引作用。

1.主卡
我们先来看主卡。主卡就是由一段短文信息构成的卡片。主卡内容包括卢曼的摘录、评论与想法(见图1)。

图1 主卡 Zettel 17,1b9(参考译文见后)
此图片由比勒费尔德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许可使用,下同
在谷歌和GPT的帮助下,我粗浅翻译一下
17,1b9
的内容。
这张卡上有如下操作细节:
1.卡片开始,有一个编号“17,1b9”。
卢曼究竟是如何编码的,需要另起文章单独论述,本篇不再展开。
2.卡片正文,正文是一段短文,不是图形,图表或者清单列表。
3.卡片没有标题,但正文有下划线。比如“Situationsbegriff”(情景)与“Horizont-Begriff”(视域)这两个词。下划线词是该张卡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会出现在后面的关键词表卡上。卢曼的主卡没有标题,这个下划线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
4.红色上角标:在第一句和第二句后面,分别有一个红色的上角标1与2。这个1关联的是文献卡——17,1b9,1。而2关联的另一张文献卡——17,1b9,2。(见2.文献卡部分)
5.卡片结尾:“vgl. auch Landgrebe, S. 106 Erf. u. Urteil, S. 66f. ”是
参考文献题录的简写。
6.卡片最后:“见 7,7ea”是将这张卡片与编号为“7,7ea”的卡片进行关联,即所谓的“双向链接”。
主卡比较简单,因为是内容的载体,只要用卡片积累,主卡数量就会一直增加。

2.文献卡
文献卡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所用的参考文献,方便成文时插入引文。卢曼写作对象主要面向学术同行,
学术写作与普通写作最大的区别就在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上。
这决定了,
文献卡是3类卡片中最复杂的一
类卡片。
卢曼的文献卡,可以分成三种:
2.1 单一文献卡

图2 文献卡 Zettel 17,1b9,1
图2卡片
17,1b9,1
就是卡片17,1b9中1号角标所关联的文献卡。
因为
这张卡上只有一条参考文献,所以叫“
单一文献卡
”
。
此卡的内容就是“1”角标的文献出处“vgl. teilweise parallellaufend Situation undLebenswelt 17,1b16 ferner Horizont / Lebenswelt 57,4e7b4k”。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张文献卡除了记录文献信息外,还关联了两张卡“17,1b16 ”与“57,4e7b4k”。换言之,卢曼的文献卡也有连接功能。

图3 文献卡 Zettel 17,1b9,2
17,1b9,2这张文献卡稍微复杂一点,翻译如下:
说这张卡复杂,就是因为这既是单一文献卡又做主卡。
我
们还能注意到,
在17,1b9,2这张卡中,第三段的字迹颜色和上面两段不同。由此,可做合理推测,第三段与前两段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写成的。
我倾向于这是卢曼重读时候添加的,有可能是在写
17,1b9e这张卡的时候,想到这里的摘录,来做的补充
。
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卢曼卡片的编码规律。主卡:17,1b9。与之相关的文献卡分别是:17,1b9,1与17,1b9,2。也就是说,文献卡的编码方式会在主卡数字与字母变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作区分。
但基本上与主卡的编码逻辑相同。
2.2 集合文献卡(Collective References)

图4 文献卡:ZK I Zettel 75 (1)
集合文献卡(如图4)就是把单一文献卡,集合到一起,如图4。
从图4中可知,集合文献卡不再使用主卡系编码逻辑,而从1开始自然排序。
集合文献卡通常是围绕某个关键词或者研究主题展开的。这张排序75的卡片其主题是“Dienststelle(服务工具)”。
需要注意,卢曼在卡片末尾做了关联,这张集合索引卡与system connection主题下的83,2c3,7与hierarchy 49这个主题相关。
由于笔记颜色不同,依然可以推测49和
比起单一文献卡,集合文献卡的内容已经是标准的引文格式了。
既然集合文献卡是单独编码的,那么集合文献卡应该如何索引?
卢曼为集合文献卡,单独只做了“文献关键词表卡(如图5),这个词表卡不是按照A-Z排序的,而是按照先来后到顺序排序的。
如图5中Zettel 005这张卡中第一行“75 Dienststelle”指向就是图4 ZK I Zettel 75 (1),编码中的(1)代表这是

图5 文献卡:ZK I (Abt. Abteilungsübersicht): Zettel 005
卢曼将参考文献单独成卡,且区别于主卡,主要是为了提升引用效率。可以看到卢曼在这个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目前专业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Zotero、Mendeley等)能在这部分提升效率,让用户高效地插入参考文献。
不过,依靠软件,我们也需要在主卡标注文献出处简要信息,然后才能在引用的时候,在文献管理软件中调取。
2.3
大纲文献卡,是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形成的初始大纲。卢曼在开始一个主要思路时,可能在卡片上记录几个展开的方向,并用大写字母标注出来(见图6)。

图6
卢曼写类卡的时候,既是列研究计划,也是在头脑风暴。
图6 17,11e中的大写字母A-B分别对应后续一组连续的卡片,比如17,11eA,17,11eB,如图7。

图7 Zettel 17,11e的分支结构图
17,11eA,17,11eB在内容上要包含17,11e规划的内容,至少相近。
也就是说
,17,11eA要涉及
“
这种关系本身是一个组织理论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学说的问题。
A
”相关内容。
1
7,11e
B要涉及“科学组织实践的关系(科学管理)也关于对组织的意识形态的要求。B ”
相关内容。
这种结构最接近于研究大纲、文章结构或书籍目录。

3.关键词表卡
关键词表卡是卢曼将卡片涉及的全部关键词(主题词)进行归集的地方。
编码提供卡片之间的连接,关键词表则是卡片数据库的目录。卢曼能够轻稳定访问这90 000张卡片的数据库,就是借助这种卡片(见图8)。
可以说,前面的所有卡片技术,都是为整理关键表卡打下基础。这是卢曼卡片系统运转的“核心”。
因为,关键词表是

图8 关键词表卡:Zettel im Schlagwortregister (030-R)
仔细看 Schlagwortregister (030-R)这张关键词表卡,能看到如下操作细节:
1.卡片正文是关键词列表,列表按照A-Z字母顺序排序。
2.每个关键词后面,有若干卡片编码,通常是1-4个。
3.字迹颜色不同,为不同时期构建。做关键词表,必要系统性重读卡片。
到此,可以总结出卢曼的卡片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内容系统、索引系统。
所有知识管理的难点都不是在于如何储存,而是在于如何提取。
随着,知识和信息积累数量的增加,想要在海量数据库中,访问并找到特定信息就会变得越来越难。这种难,是随着卡片数量增加而指数级增加的。
市面上常见的知识管理方法,都不能有效处理1000条以上的信息提取。
大部分人都是不定期清空笔记重新来过,周而复始直到放弃,所谓不定期是指更换笔记软件的时候。
这种难,也不是能通过搜索、双链、可视化知识图谱就能解决的,其核心原因就是缺少“同义词控制”。而关键词表本身就是一张同义词控制表。
这种难,要解决的是“确定性”,我们能通过确定的路径,通过确定的词,找到确定的信息,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记忆和检索时的运气。
所以,卢曼终身迭代这个关键字表,就是在为自己进入卡片网络提供一个起点,这就是所谓卡片库的“入口”。
在关键词表卡上,卢曼不会列出某个关键词的所有相关卡片因为,一旦进入卡片系统中编码、双链就会起作用,让你进入更庞大的数据中。
这一切,我们需要就是一个提供确定性的“固定入口”。
待续未完……
1 https://niklas-luhmann-archiv.de/
2 SCHMIDT J F K. Niklas Luhmann’s Card Index: The Fabrication of Serendipity: 1[J]. Sociologica, 2018, 12(1): 53–60.
碎碎念:
申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对于卡片法在中国的流行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闪念卡(Fleeting Note),文献卡(literature Note),永久卡(Permanent Note)的命名,却让大部分想要学习和模仿卢曼卡片法的人,走向歧途。
从卢曼卡片线档案中,无法确认闪念卡的存在。
因为在卢曼卡片盒中的所有卡片都是“永久的”,闪念可能存在,但我们无法窥探“闪念卡”是什么样子,并且对于永久卡来说,闪念卡并不重要,因为即使有,卢曼也不用闪念卡创作。
对于任何技能学习来说,在模仿动作之前,过早和过多的脑补与自由发挥都是致命的。
我明白“闪念卡”与“双向链接”这些概念可以养活很多APP,但是对于但是对于真正要学习和应用卡片的人来说,这是在浪费时间。
要想学好卡片的使用,需要从实际的卡片文献资料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卢曼的卡片细节,细心模仿。
僵化-优化-固化,是所有技能学习的必经之路。
让更多人知道你「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