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记
北京游记-写于2023年10月29日
这次来北京,主要是为了来看望LJH师妹。师妹最近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了学习。前段时间在网上鼓励她,但是我觉得有必要亲自去一趟,我想远距离的问候和面对面的陪伴是很不一样的。
出行前,我打开了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位朋友的留言,在我最近的一条描述工作状态的朋友圈图片之下:你变了!不是那个脆皮大学生了!看到这句话不禁噗嗤笑出声,立马打开小窗告诉这位朋友自己其实还是很脆皮的,这位朋友八卦之心较浓,询问了我最近的感情状况。我如实告知,没有见面,也没有进展,很可能对方已经有新的女朋友了,但我懒得过问。朋友问我,你不需要和他聊天吗?我说不需要,爱会保持下去。我爱的人快乐,那就是好事。去爱人,去爱这个世界,就可以了。
周六磨磨蹭蹭的收拾行李去火车站,因为前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德国了。楼下有个交响乐团在露天表演,中间停顿了一下,指挥和大家说:在哥廷根学习法律是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情!接着,我就醒了,带着一些小小的悲伤。我想,虽然自己没以前那么脆皮,没那么执着,但内心还是特别喜欢哥廷根的,如果不小心死了,那死前可能还会留下一句话:在哥廷根,是怎么都住不够的。
上海到北京只需要4.5小时,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于是在微信留言给朋友:中国铁路的准时越发衬托得德铁像个屡次食言的渣男了。
到了北京,很快就和师妹顺利的碰面,去清华大学食堂吃午饭。来清华大学吃午饭是很久以来的心愿,2010年来北京读语言班的时候曾经来找当时在清华读书的中学同学YY,当时她带我去吃了一次,特别好吃,所以心里一直记着。
下午和师妹去了动物园,非常有趣,发了很多朋友圈。
晚上去见了十多年没见到的中学同学。Z老师是初中同班同学。M老师是初中隔壁班同学高中文科班同班同学。因为中学的初中和高中是在一个校区,所以和Z老师还有M老师其实一直同校六年,算是一起度过了少年时代。其他小伙伴也是这样一起玩到大的,很多都留在老家工作,也有很多去从事了学术,大家一计算发现我们这一届从事学术的比例非常高,都是一群爱学习的孩子们。我曾经多次说过XS是我心目中的霍格沃兹~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我看看昔日朋友的容颜和过去几乎没有差别,恍如昨日:初中的数学试卷总是很难,Z同学经常断层考100分,剩余的同学最多考80分,中间的95-85空无一人。我有时候都只敢远远的望着Z同学,基本上在我心目中是外星人的存在。M同学是隔壁班性格非常有趣的朋友,因为英语课共用一个老师的关系,所以隔壁班的单号同学经常来我们班级串门。那时候M同学已经长得很高大了,经常来我们班讲笑话,当然主要是因为我们初中班每天都有很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有一天我推开门,见到大家正在桌子大战,大致就是教室空中桌子和椅子飞来飞去…然后我就把门关上了…大概率是我就和朋友去操场抓虫子玩去了。M同学有一次来班里看到我,说给我取了个绰号,还边挥舞抹布边说:Doreen~你是轴对称图形!?我告诉那谁谁你是轴对称哈哈哈~“那你是中心对称图形!”(从小就不大会吵架…)
和M老师、Z老师聊各自的学术生活是非常开心的,也说到了学术批评和学术大佬的趣事。一位社会学的朋友参加了我们的茶话会。我说了自己的量刑小组也说了社会学、刑法、政治哲学的跨学科讨论合作,似乎又有些自以为是了起来,但是,我觉得有些基本点需要坚持:新一代的学生不应该像老一辈的部分学生固守自己狭隘一隅,应该更多地开展合作,不仅是学科内部,也包括学科之间,国际学术交流,理论界与实务界,从而推动学术事业的整体性的良好发展,而并不应将目光局限在追求个人在与他人的竞争。
周日早上参加了WBC老师的读书会,这次依旧是读波斯纳那本《法理学问题》。前几次吃瓜吃太多,这次不得不发言几句。但是,我确实和老师的观点是很不同的,因为时间限制,只说了德国的法学教育概况,师妹旁听了一会,非常准确的用一句话概括:方法应该是规范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我认为国内法学教育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比较大问题就在于缺乏规范法学的教育,简言之即逻辑思维教育的不足。概念和理论的混乱观点的各立山头从而为规范化司法技术造成了诸多人为阻碍,将法学本科生即作为立法者又作为司法裁判者进行教育,犹如让新手村选手误入“法官造法”的高手局,过于执着于价值争议等形而上问题,相对无视最基本的司法技术。
周日下午见到了最近新认识的朋友S~聊了很多在德国学习的趣事,聊起了这次夏天见到了法大的郑老师,说到了见到了LMU的S教授。S教授和N教授说不管我们是哪国人,来自哪个大学,都应该不分彼此,因为我们共享对学术的热爱,都是学术家人。言犹在耳,感动至今。
这段时间见到了很多人,让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身边的朋友在做出很好的榜样,也时刻鼓励着自己。我曾经表达过对近几年南德某位刑法教授排外行为的不满,在小范围里表示以后再也不看这人论文了(尽管这位教授在该领域的论文确实十分重要),当时朋友Z留了一句话:君子不因言废人,不因人举言。当时看完他的留言,当下大悟,那就继续乖乖看论文吧!
秋天的未名湖很热闹,我边走边听边看。匆匆而过的学生,三三两两互相讨论着学生会的改选或是新学期的选课计划,心里感叹大学生确实都很积极,比懒惰休闲的我本人好多了。想想自己似乎从小学开始一直读书就没有怎么逃费力读书,纯粹凭借单纯的爱好去读,以后也是这幅混不吝的德行,估计也是救不了了。向日葵和蜥蜴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不需要非要和其他人一样。
火车快到上海了。继续好好工作,好好看书。祝福所有我爱的家人和朋友,也祝福所有我曾经讨厌过的朋友,希望所有人都享有生活的喜乐。啊!还有希望师妹以后在校园骑电动车的时候可以带头盔…
2023年10月29日离开哥廷根第5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