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堵着保险的窟窿

这两年,看病有个特点,医生会让病号到院外的药店进行买药。
这就郁闷了,对于一些住院的人来说,院外买药不能纳入社保报销。另外,对于有商业保险的来说,大部分险种是不包含院外买药的费用的。

本周,参加了一个保险金融的讲座,了解到为什么现在医生不希望在医院里面买药,因为现在政府为了破除以药养医的问题,解决药费贵,大夫靠开药提成的问题,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到30%,并且作为对医院的指标考核。
这为了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直接将矛盾和压力转移到了院外,将部分药,尤其是价格高的药到院外面购买。
比如我去年杀幽门菌,开的药里面有个丽珠得乐药,就是从院外购买,其实这种保护胃黏膜的药,或者替代药医院肯定有,但医生就是让到外面购买。
直接导致我当时门诊的商业保险,不报销丽珠得乐的费用。
而且,对于商业保险来说,都是没有考虑院外购药的。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抗癌靶向药,非常有效果,但是价格非常昂贵的,一瓶上万,甚至几万,开一次就要大幅提升药占比。所以很多医院压根不采购这种药,只能到院外购买:
我拍了一张:昂贵的特效癌症靶向药照片:

哎,政策是不断变化的,本来以为有了保险就万事大吉了,还要不断的补窟窿。
然后,保险代理人建议我购买一份特效药的保障保险。
最后,我拒绝了......
一来,我想既然我这么考虑全面的人购买了这么多保险还有漏洞,即便是我再补上这次的漏洞,也指不准哪天医药改革的政策又变了。永远都在补窟窿的路上.....
其次,院外买的话,我有渠道:
目前手头还是留有当初印度药方的老外联系方式,可以找印度购买价格低廉的仿制药,现在快递这么发达,渠道有了,相当于出了事,有了退路。
最后,还是减少焦虑吧,该吃吃,该喝喝,调整好身体,保持生活健康的作息习惯,防患于未然。自己的社保+商业保险,已经很完善了,就不想那些小概率事件了.....
PS:讲座上放了一些患癌病人的视频,不过,不可否认,现在癌性肿瘤确实有年轻化的趋势,以及日本核废水的排放,未来对于全球人口健康的影响还有待考究,但是我的观点,仅仅有社保是远远不够的。
另外,了解到,如果要住院,尽量选择一年当中的上半年申请住院,因为这段时间医院医保额度较为充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末病号,医院建议来年再住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