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风要往哪个方向吹———记大学生活的初体验
时至今日,距离我从一个西北小城考进苏州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起初的手忙脚乱也已然过渡到了而今的处变不惊,明知第二天有早八却在前一晚依然能定下心来熬夜,作业不写也是常事,喜欢的课就认真听;如果是水课就放心大胆地摸鱼。每隔几天也会有deadline追着你跑,紧赶慢赶新鲜出炉一篇读书报告或者presentation。
那么,这就是我的四年大学生活了?四年之后混成一个浑浑噩噩,人畜无害,质朴纯良的优质大学生?
自从我的录取结果一出来,我就明白自己以后又要多走一步弯路了:这个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相关的工作真的极其地不适合我,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到绝望。我深刻地明白人这一辈子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在这个专业继续读下去,我也许能够找一个混口饭吃的教职,但也许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成就感。
我的前半生过得顺利无比,每一步规划都是那么的清晰。父母亲人们给予我的爱与鼓励和自己的一点勤奋使我的青少年时期在我看来完美无缺。但正因如此,我从来没有独自为自己做过选择。我总是会在上课时突然在心中问自己,是不是要在来得及的时候作出改变,去努力学英语,去努力一把转专业,去争取保研,做一辈子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我的内心急切地催促着改变,而我的肉体却无动于衷,继续着无意义的荒唐生活。“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我灵魂的虚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原本真实的存在也渐趋成为一具空壳。在大学里,似乎纯粹去汲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很无趣的行为,因为在这里,有比在图书馆里啃书有趣得多的时期在等着你去做。就像韩寒说的,“要不是实在没有女孩子问津,谁会静下心来读书。”
大学英语教材第一章的标题是“Step Out of Your Comfortable Zone”, 如今我终于看到了这个“舒适圈”的模样,它是这么让人舒服,又是这么的强大。
我是真的不知道,风究竟要往哪个方向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