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生魂)-读钱钟书《管锥编》一九六、2023-04-26

锋利基础于刀刃,非相反也。网图侵删
先生笺《楚辞 招魂》篇,王《注》及朱熹皆以为此篇为宋玉著,招其师屈原魂也。黄文焕等以为此篇为屈子作,招楚怀王之魂。先生作:“不论谁作,所招非屈子之魂”之定语,盖其因如下:是篇招生者之魂,三闾大夫数言“沉流”“葬鱼腹”,是篇无一言及于水;故居之华丽、耳目之娱乐、口腹之安奉,非屈子之平生爱好也。
先生言及“少日尚及见招魂旧俗,每以其人嗜习之物为引致之具”,“倘人患病,家人疑为受惊失魂者,则详询或臆测受惊之处,黄昏往而呼患者名曰‘毋惊毋骇,偕我返舍’,复代之答曰‘唯,吾归矣’,拾土纳红纸中裹归,至于病人枕下”。此套路,某之乡现在亦流行,稍微有变异。招生魂者,胡新生先生《中国古代巫术》未详及,举北朝蠕蠕族故事,录如下:蠕蠕族首领之子祖惠走失,女巫名“是豆浑地万”自言能以招魂之术唤回,遂作法:在大泽设帐,斋戒七天,祖惠果在帐中。后祖惠长大,人问之,答曰:一直在是豆浑地万帐中。盖为贼喊捉贼也。吾乡之招生魂,大约只用在小儿夜啼之类的所谓“虚病”,盖小儿神经脆弱,略有不适,表现明显;充分休息,则神经恢复平淡;亦有以服用或佩戴朱砂为招魂附庸者,或是朱砂有毒,服用中毒昏睡尔。
古人以为魂魄附着于身体,人方有灵性,此为招魂之理论基础。然则魂魄本不存在,若刀刃之锋利,无刀何以锋利?颠倒因果关系之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