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之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就有是非。我们的问题和烦恼,大多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和人有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和别人相处,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大智慧。

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就出生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经历不同的事情,最终成为不同个性,不同特点,不同观念,不同信仰和价值观的独立个体。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同样一个东西,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很难真正理解另一个人。所谓感同身受,很多时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这么相信而已。观念和理念的不同,导致我们无法完全体会别人真实的情绪和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带着有色眼镜,用自己相信的那一套观念和标准去评判周围的人和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也许比这更复杂,人心是最捉摸不透的东西。
每个人的观念就像一把标有刻度的尺子,丈量自己,也丈量别人,甚至对不同情况、不同人,同一个人可能持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不同观念、不同尺子、不同标准的相互碰撞。当大家都相信自己抱持的那套是正确的,别人都应该听我的,并且不肯妥协退让时,冲突矛盾就是必然的,问题烦恼也随之产生。此时,纯粹的事实被抛到脑后,大家关心的只是对方的言行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是否认同和尊重自己的看法。生活中,一个人试图对另一个人的控制随处可见,但没有人想要被控制,矛盾于是进一步被激化。
人的心就像水一样,大多数人的心其实经常处在混乱状态,各种想法和观念混在一起,相互冲突,就像是水不停的被搅动,失去了原本的宁静。每当你想要去控制和改变,其实就是在搅动水面。当水被不停的波动时,水面就不能清楚的映照万物,也不能看见水底的东西。就像人心混乱时,既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别人。结果是,你越想控制,就越控制不了。
有多少人打着‘我爱你’、‘我为你好’、‘我替你着想’的名义试图控制身边的人,父母对孩子,老婆对老公,比比皆是。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却还总想指导别人。
所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和周围的一切和谐相处的第一步就是「放下操控」。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益的,也许我们真的不知道。学会尊重别人,允许别人做自己,允许别人选择TA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哪怕在你看来是不好的。
所谓关系,就像是一张网,一条绳子,当你试图控制别人或左右别人的想法时,你也被想控制的东西控制了 。最终,束缚了别人,也捆住了自己。学着放下操控,随顺自然,让一切如其所是,给别人自由,同时也是在给自己自由。
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你的心。正所谓「一切唯心造」,你看到的TA的问题其实都是你内心的问题,需要修正的不是TA,而是你自己。当下就是修行时,当你对外境、对TA不满,想要改造TA时,正是你返照自心的时候。六祖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金刚经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别人完全的不管不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懂得随顺因缘。俗话说,助己方能助人,想要能真正帮助指导身边的人,首先你自己需要是一个明白人,这就看你的见地和平时实修的工夫了。如果你自己还在水里挣扎,又如何能救的了别人呢?
所以,最重要的是,先回到自身,看清并了解自己的情况,先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还有余力的话,再根据时机和因缘,给别人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但却不期待达成某种结果。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你认为对的东西,对方未必也这么以为;你认为好的东西,别人未必想要。在很多时候,人是不愿意主动改变的,大多是被环境、生活逼着改变的。所以,你可以在你认为必要的时候,提供建议或说出你的看法,但不要试图让别人听你的。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fo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别人听不听,接不接受你的建议,只能随缘。即使世尊在世时,也有很多人无法教导,甚至诽谤正法,如一阐提。万事万物,各有因缘,强求不得,人只能尽可能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至于结果,只能随顺因缘。
遇人遇事切记不能有操控之心,先反省返观自己,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再观察时机和因缘,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别人适当的建议和支持,同时不期待一个结果。心中没有是非,没有评判,没有操控,甚至没有助人之心,只是单纯的随顺因缘去做,做完就放下了。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没有干涉,没有阻碍,自由自在,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如其所是,一切都没有问题,一切都很好。
当你不再想要改变别人,当你不再试图操控,当你不再努力刻意去做什么或追求一个特定的结果,只是时时返观自心,这就像波动的水面终于停止了搅动,水面自然就会恢复原有的平静,无论岸边的景物还是水里的东西,一切都照的清清楚楚,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