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541):回归本性
面对朝堂上主战和主和两派的激烈争论,赵佶最后选择暂时性地两边都不得罪,他决定派遣翰林学士林摅(shū)前往辽国去向耶律延禧阐述宋朝的对夏政策并寄希望于辽国方面能够对此予以理解和尊重。事实上,赵佶此举其实还是选择给以蔡京为首的主战派站队,至于他本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到底如何我们后面再说。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早前就说过蔡京第一次担任宰相期间其地位堪比熙宁年间的王安石。
林摅的这次出使非常特别,甚至可以说他的这次出使是宋辽双方在百余年里数以千计的使团互访活动中最为劲爆、最为粗鲁、最为险象环生的一次,就连辽国人在出使宋朝的时候都从来没有也不敢像他这么牛气冲天。说得直白一点,林摅颇有些主动找死的意思,得亏他面对的是已经被汉化了百余年的契丹人,如果他所面对的是建国初期的女真人,林摅同志极有可能被野性未除的女真人拉出去直接五马分尸然后再被剁成肉酱。
在林摅出使前,蔡京曾经私下里秘密嘱咐林摅一定不要在领土问题上做出任何的让步,而且也不能向辽国显露出宋朝惧怕得罪辽国进而对西夏做出让步的倾向。简单说,对于辽国向宋朝提出的要求必须一概予以回绝并据理力争,为此即便是让耶律延禧龙颜大怒也在所不惜。
在由宋代人所撰写的某些历史私人笔记里林摅被描绘成为蔡京的忠实奴才,蔡京嘱咐他一定要不择言辞和手段地激怒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从而让辽国的调停失败,如此才能让宋夏之间的冲突继续加剧。如果林摅能让宋朝和辽国因此而刀兵相向则是最好,因为蔡京就是想通过发动战争来为自己获取更大的权力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打击自己的政敌。恕我直言,我个人认为这有些故意抹黑蔡京,蔡京再怎么蠢和也不至于蠢到让宋朝同时与西夏和辽国开战,除非他当时是一时神经错乱。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蔡京还是林摅都是主战派,而且这两人也都主张绝不在西夏的问题上向辽国做出任何的让步,至少所谓的归还土地和城池绝无可能。别的我们不多说也不去做过多的分析,我们一起来看看林摅此次出使都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然后再给这一切下评判和定论。
话说自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每年都会在对方的皇帝以及皇太后的生日期间派使者前来恭贺,每年的春节或其他重大国事典礼双方也会互派使者道贺,这其中一直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和现象:辽国人每次到宋朝来大多数时候都显得比较的傲慢,而宋朝这边则是自对方入境之后就热脸相迎,最后再礼送出境,反观宋朝人出使辽国则是处处小心谨慎甚至是如履薄冰生怕说错话做错事。当然,百余年里双方的使者千千万不尽然都是如此,辽国也有很守规矩和礼仪的人,宋朝也有昂首挺胸不卑不亢的人,可大体上一直都是宋卑辽亢的格局和走势。
林摅这一次出使从他进入辽国境内开始就让辽国人大吃一惊,之前的宋朝官员进入辽国之后一路上要么温文尔雅要么点头微笑,可林摅却像是辽国使者进入了宋朝一般俨然一副天朝上国使者视察番邦的姿态和神色,史称其“入境即盛气”。在这一路上,辽国的接待人员在言行上稍有不当就会遭到林摅的“强烈抗议和谴责”,沿途的辽国人也因此而相继被林摅给一顿呵斥并顺带将最正统的外交礼仪无私地传授给了这些辽国人。
等到当面见到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之后,林摅的膝盖才第一次打弯向耶律延禧跪呈国书(辽使面见宋朝皇帝至少要在重重宫门外跪两次)。随即,林摅没等耶律延禧开口便站起身开始对在场的辽国君臣一顿狂力输出:“我说你们辽国上下也是真有意思!这次的宋夏冲突明明是西夏主动对我大宋屡屡进兵侵犯而引发的,作为我大宋的藩属国,他们还拒绝向我朝进行朝贡,我朝皇帝陛下的生日他们也不派人来贺,他们还在边境上大肆修筑堡垒觊觎我方土地和城池。忍无可忍之下,我朝遂兴问罪之师对其进行讨伐,如果不是看在你们辽国的份上,我们的惩罚力度还会更大。你们辽国不分青红皂白不但不对西夏进行斥责反而要为他们说情并要我们退还所占之地,这是何等道理啊?简直是莫名其妙!”
林摅这一顿猛烈轰炸让在场的所有人全都目瞪口呆!辽国的这些大臣们见惯了总是彬彬有礼甚至显得有些软弱可欺的宋朝官员,林摅的这一番慷慨激昂乃至于盛气凌人的发言简直让他们觉得自己定然是产生了幻觉,这天下竟然有别国的使臣敢这样在辽国的朝堂上如此趾高气昂,这实属开天辟地头一回。这哪里是宋使在出使辽国,分明就是当年赵匡胤派使者出使南唐面对李煜时才会有的傲慢姿态。
面对如此反常的场面,再加上林摅所言似乎句句在理,辽国君臣一时间全都无言以对。这其中尤属辽国皇帝耶律延禧最为出彩,这位老兄简直被林摅的精彩演出给完全吸引住了,他半张着嘴愣是好久都没把下巴给合上。耶律延禧当然不是傻了,可要他这个皇帝当场对一个他国使者毫无风度地破口大骂显然有失他尊贵的身份,他也唯有无言以对。
耶律延禧可以忍住不发火,但他的臣属可就不会对林摅客气。为了解恨,辽国人撕破脸面给林摅来了个大阴招:他们断绝了林摅的饮食供应,林摅甚至在驿馆里连一口水也没得喝。不但如此,辽国人还在林摅的住处外面泼了屎尿等污秽之物。三日过后,林摅被勒令返宋。临行前,耶律延禧依照惯例最后一次召见林摅并再次要求宋朝归还对西夏的所占之地,本来就牛气冲天的林摅在被辽国人如此折磨和羞辱一番后更是火冒三丈,他毫不客气地当场拒绝并回怼了耶律延禧一句:“当年辽国也曾和西夏兵戎相见并夺取了西夏的唐隆镇,这事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可你们把唐隆镇还给西夏了吗?”
耶律延禧再次被怼得无言以对。盛怒之下,耶律延禧立马赶人。按照宋辽双方的出使礼仪,每当双方的使者回国,作为东道主的一方都会给予使者一定的赏赐并一路礼送出境,但林摅的待遇不但连一根羊毛都没得到,而且沿途也无人护送。
可想而知,林摅的回国之旅有多么的狼狈和艰辛,但他最后总算是拖着半条命回到了宋朝。由于他的“不辱使命”,回国之后他随即获得了高升——升任为礼部尚书。然而,这份任命却让当朝的很多人都甚是不满,这些人当然就是宋朝内部的那些主和派。在他们看来,林摅不但无功而且还有大过,如果耶律延禧因此而大怒甚至举兵南侵,那这个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不过,由于有蔡京的力挺,林摅还是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国家英雄的荣光。
好景不长的是,林摅刚高兴没几天就瞬间跌入冰窖。耶律延禧倒是没有因为林摅的放肆而决定跟宋朝动刀子,但他派遣了两名辽国超重量级的大臣出使宋朝并让赵佶对林摅的不当言行给出一个说法,这两人分别是辽国知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和南院枢密使牛温舒。于是乎,宋朝的君臣这才从辽国人口里得知林摅在辽国期间有多么的不可一世。更倒霉的是,作为林摅背后靠山的蔡京在这个时候遭到了来自于天上和人间的双重攻击而被赵佶极不情愿地罢免了宰相之职,林摅也跟着蔡京一起倒霉被贬为了颍州知州。
蔡京的倒台也导致宋朝对外政策的随之转变,在主和派的力请之下,赵佶决定中止对西夏的强硬政策转而对西夏许和。不过,对于辽国和西夏方面希望宋朝能够归还所占土地一事,赵佶只许诺愿意归还自崇宁年间所得之地,而他的皇兄哲宗皇帝在位期间对西夏的所得之地则是尺寸不予。如此也算是双方都各自退让了一步,西夏和辽国方面也不再此事上继续坚持之前的诉求。至此,持续了近三年的宋夏新一轮军事和外交冲突就此宣告结束,李乾顺再次重申自己会当一个“乖宝宝”,而宋朝则将陕西五路的经略制置使全部罢免,宋朝的西北边疆从此再得安宁。
说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金戈铁马,现在让我们暂别一下西北的狼烟和风尘。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宋夏之间能够再次迎来和平是因为坚持对西夏采取强硬和主动进攻政策的蔡京被人从宰相之位上给拉下了马,我们现在就回过头来说说蔡京同志和他的皇帝陛下在这几年里都玩了些什么花样。
世人都说赵佶之所以变成昏君和亡国之君是被“北宋六贼”给带坏的,但这种说辞其实是在给赵佶找人背锅。恕我直言,赵佶在登基之前就已经不是什么好鸟,登基之后的他根本不用谁带就知道如何放飞自我以及如何满足自己的私欲。登基之前的赵佶贵为一品亲王,用骄奢淫逸来形容他的生活或许有那么一丁点的夸张,但也绝对没有往他身上泼脏水的嫌疑。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赵佶登基之后才发现做皇帝远没有当亲王舒适惬意,他的皇兄赵煦的生活幸福指数根本没法和他这个亲王相提并论。北宋的灭亡不是赵佶登基之后并被“六贼”给腐化之后才注定的,而是在向太后和曾布等人决定让他入宫继皇帝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的。
倘若赵佶一直都做他的亲王,那么这世间不过就是多了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而已,也不过就是多了一个因为长期沉溺于声色犬马而英年早逝的王爷而已,翻阅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北宋的很多亲王都是在三十出头甚至是不到三十岁就因为被酒色掏空了身体而魂归西方极乐净土。这些人的生活我们用骄奢淫逸和穷奢极欲来形容可谓是一点也不为过,赵佶本就该属于这其中的一份子,所以正如我们之前所言的那样,赵佶这种从小就没有接受过帝王式教育的王爷根本就不适合做皇帝。
黄袍加身对于赵佶来说就如一个带有放大镜属性的物件被牢牢地套在了他的身上,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他本身就具有的缺点会被无限放大,一来是因为血气正盛的他没爹没娘无人管束,二来就是那句古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北宋六贼之所以能够毁掉整个帝国的根基全都是因为他们精准地抓到了赵佶身上的痒处,于是乎他们挠得越起劲儿赵佶就越开心,可整个国家却因此而被这些人以及他们手下的爪牙们给抓得残破不堪。
话说赵佶在入宫当皇帝之后才猛然发现这皇宫里的伙食和日常用具竟然都不能和他的端王府相比,他的皇兄赵煦身为一个皇帝平日所用的餐具里居然只是银器和瓷器。之前入宫参加国宴或皇室家宴时赵佶还以为这是赵煦有意为之以倡导节俭之风,可谁知道私下里赵煦竟然也是如此,在赵佶想来赵煦至少也应该用金器才符合皇帝的尊贵身份。可是,既然兄长都这么低调和节俭,他刚进宫当皇帝怎么好意思铺张浪费大张奢靡之风呢?于是,赵佶只能忍着,可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过奢华日子的赵佶怎么都觉得当了皇帝之后自己过得很憋屈,再看看自己从端王府里带进宫来的那一大堆好东西就更是让他不禁连连叹息,比如说他的那一堆精美又奢华的玉器。
某天,赵佶在和蔡京闲聊时终于忍不住问了蔡京一个问题:“过些天宫中要摆筵席,朕想用玉器来招待大家,但朕又担心会有人说朕不能勤俭持国,你说这事该怎么办呢?”
各位请注意,这时候的赵佶在这种事上面还有所顾忌,这说明他还有得救,他还知道人言可畏。倘若蔡京能够以一个老者的身份好好引导他,那么赵佶也或许能够慢慢地变成一个戒除了不良习气的好学生,正如当年他的老子神宗皇帝年轻时向自己的老师炫耀自己买了一双新鞋子但却被当头的一盆冷水给泼醒一样(你是未来君临天下的皇帝,你怎么能像个纨绔子弟一样追求这些物质上的享受呢?)。可是,面对试探性地把自己狐狸尾巴露出来的赵佶,蔡京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蔡京很是不以为然地说道:“陛下,当年我出使辽国的时候,耶律洪基曾经也摆出一套玉制的餐具并说那是很多年前后晋皇帝石敬瑭孝敬耶律德光的贡品,他还说我们宋朝未必有这种高档的东西。照我说,既然辽国皇帝都能用玉器,那我大宋的天子又为何不能用啊?难道我们还不如契丹蛮子吗?”
蔡京这话简直比拍对了马屁还要让赵佶感到高兴,得到了当朝宰相的如此鼎力支持,赵佶的奢靡之气在憋了好几年后终于是如潘多拉魔盒的魔鬼一般鱼跃而出。蔡京的这话看似很稀松平常,但我们其实应该能够感受到它的后劲有多么的疯狂。一点也不夸张地说,这句话的威力就如是破坏力超强的恶魔被解除了封印,本就在人生里常年追求享乐和极致奢华的赵佶从此再没了什么束缚和顾忌之心:我是皇帝,君权神授的皇帝,可以随心所欲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