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雨雾
早上收到了来自ANU的PhD admission (conditional) 和scholarship offer,先是惊讶和高兴了一会,后来一整天都心乱如麻。一开始我看了scholarship的金额,以为只有3.6万澳币,不能覆盖学费,我算了一笔账,发现读博期间花费不小,如果我脱产让父母供我读书那他们真的太可怜了。所以我跟妈妈打电话说,我会拒绝offer的。但是后来我又仔细看了scholarship offer,又咨询了网上一位专业人士和一位同样收到offer的学妹,她们告诉我,我拿到的是全奖加上每年3.6万澳币的生活费。这时我的心绪更加凌乱,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我想想自己申博的动机,一是疫情时候看不到出路的无奈,一是同辈压力,因为急切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宝刀未老,证明我也行。但是真的不是出于对于科研无限的热情才申博的。面试的时候我没报希望,所以当教授问我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就半开玩笑地问你们觉得我有多大概率能拿到奖学金呢?他们都笑了,说竞争很激烈的,所以如果你拿不到奖学金你会有什么选择呢,还会继续申请吗?我说如果拿不到奖学金我就会拒绝offer,并且不再申请了。也可能是看我毫不紧张,大言不惭的信心劲儿,我磕磕绊绊的面试竟然通过了。我告诉学妹的时候她说我太佛系了,而且觉得很我很好笑,她冒着冷汗在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竟然半路遇见一个骑着驴慢悠悠的人。我们俩哈哈哈哈大笑了一阵,然后我表示今天一天我的心都乱糟糟的,曾经梦寐以求的事来到我的面前,我却没有非常高兴,但是尽管我这么说,我仍能感觉到她在想她的心事,她在高兴她的高兴丝毫没有觉察到我在说什么。可能因为这几年我的价值观变了,不再把外在的东西看得那么重要,不再拥有泡沫一样的虚荣心,更追随自己的内心。连我自己都感觉我写的RP根本无法实现,说给教授听的时候,他们问了我好多问题,还劝我换课题,我说好哇,我也觉得这个课题真的很难实现,你们说什么那就换什么。因为它涉及到一个人内心真正的信仰,而信仰这东西有可能表现出来的是假的,也有可能被藏着掖着,更有可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就算教授觉得我的课题很有趣,但是说实话让我撑起我自己的研究,我都不知该如何入手,又如何用结果说服自己。这种态度可真不像一个搞科研的人该有的态度。当我又试图把自己代入一个场景,如果我真的去了那边一定就要考虑定居的问题了,突然感觉心里一阵凄凉,我有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远离意味着痛苦、无助和不安。意味着我要把四年的精力投入到一个我虽然憧憬但令我痛苦的事情上,因为我的专业是文科,意味着我还要熬更多时间,为了积分和担保绞尽脑汁获得pr。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四年呢?旁人可能会觉得这无可理喻,这一天我也是有点涣散,很多年后看到像今天一样雨雾濛濛的天气,我会想到自己同样千头万绪的心吧。所以如果有人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