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洛阳、嵩山
大宋开封
火车历经一整天才抵达目的地,此时已然到了开封。

开封府是北宋时期的第一首府,包公打坐主持公道之地。如今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应。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整体建筑红墙绿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清明上河园是开封最火的景点之一,按照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

似乎是本地的特色,清明上河园内同样有着各类表演。恰逢天气转凉,园区内湖面结上一层薄薄的冰,屋檐也挂满了冰锥子,长期在南方生活,还未曾见过这般景象。又见路旁草丛也结上了冰,与那冰糖葫芦的形状还有些相似。

仿古的茅草屋有着与时间脱离的时代感,倒是挺喜欢这种恬静的田园生活感觉,不由得想到陶公的《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当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辞去荣华富贵的生活,此时的陶渊明是有着勇气与理想主义的,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然而他的田园生活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农民的生活,似乎并不如他所想的闲适。理想与实际往往有着出入,人做出决定的时候未必能准确预料到未来的生活。然而对于做出这种决定的陶公,却不得不钦佩其勇气。
只因所做不过选择,而非获取答案。

每至上元节,是清明上河园最热闹时分,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演出与热闹的灯会一同展开。行至一处广场,又看到围成了一圈的人群,正在看街头杂耍。宋朝的一大突破是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唐朝时商业活动仍局限于固定的坊市内,在宋朝的时候已经与街道融为一体。还形成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集吃喝玩乐一体。
在鼓楼附近解决了晚餐,漫步回旅店。虽然出行的想法是诗意且自由的,而经济水平的限制却不能不管不顾。因此出行的这段时日,所选择的住宿之地大多是二三十的小旅店,不具备单独的卫浴,也不带空调,寒冷的十二月,仅靠被子来取暖,七天总体下来住宿不过二百,想来以前的快乐与对生活的要求倒真是简单。
次日吃过胡辣汤后,前往开封铁塔公园。据史料记载,开封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位于开宝寺福胜院内,是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1938年6月5日,侵华日军以铁塔为目标发动猛烈的炮火袭击,塔身中弹七、八十发。塔身虽其貌不扬,却有着“天下第一塔”之称。
朱仙镇为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相较于其余古镇,多的是一份凛冽之意。

朱仙镇多的是历史故事,明清时期,朱仙镇因贾鲁河的开通而走向鼎盛,成为“南船北车”的转运处和货物集散地,并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列。历史上岳飞还曾在此处抗击金人。如今的朱仙镇景区,多为描述启封故园,为开启开封(繁荣)之意。
山林
一月一日元旦节,登上嵩山。
嵩山地处登封市西北部,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嵩山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功夫之源。

山下的少林寺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敕建而成,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而少林寺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明星释小龙和王宝强都曾在此学过功夫。
走过少林寺,往前步行一段距离,是自唐朝以来历代少林寺主持的墓地,已经建成250多座,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大多有雕刻和题记,反应了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为了节约资金,没有选择乘坐缆车上山。溪流穿过林间,皑皑白雪覆于林间,距离上一次看见雪景,已过了十多年了。

山路崎岖,上上下下的栈道极为消耗体力。书册崖处岩石如书页一样堆叠,其历史也就藏在这如书页一般的褶皱与纹理之中。走过栈桥终于来到了三皇寨的位置,这里是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嵩山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
行至洛阳,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白马寺,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寺庙区域内还有一座泰国风格和印度风格的寺庙。

关林景区为埋葬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有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秦
本打算从洛阳回成都,发现还有一点余钱,于是改道西安。
步行至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发现并没什么可看的东西,枯草,林木,土丘。
找了间民宿住下,老板颇为热情。也是在这里第一次感受了北方的暖气,晚上暖气与空调双管齐下,次日舒服到不想起床。

兵马俑景区内右边是博物馆,进去之后发现除了兵马俑之外还有埃及的一些木乃伊等。历史书上的东西如今呈现在面前,《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兵马俑群,各类兵佣形态各异,目视坚定看向前方,无愧于大秦之气魄。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秦始皇可谓千古一帝,他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在咸阳城不断进行的扩建建设,规模宏大,体现了象天法地的儒家思想。秦朝以前,活人殉葬十分常见,也正是从秦朝开始,正式废止人殉制度。秦始皇对于国家的规划与管理很大程度上都超越前人,如此远见,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