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这两天有刷到#唐香玉 宝宝碗#的相关热搜吗?实不相瞒,斯文刚看见的时候还很疑惑,因为我寻思唐香玉现在已经这么红了吗,她甚至可以带货宝宝碗了…点进去一看才发现,哦,原来此处唐香玉说的确实就是那个脱口秀演员,但“宝宝碗”指的可并不是大家理解中的宝宝碗。唐香玉吐槽宝宝碗的视频不到一分钟,上来就说她再看到宝宝碗这种东西真的会疯。刚刷到“跟男朋友一起吃饭会收获宝宝碗”的时候她还纳闷,是什么店做活动吗跟男朋友一起吃饭还送碗,结果发现是指俩人吃饭只点一碗,男朋友拿个小碗给女生分出一口。“你要是问为啥不点两碗,那你完了,没有被偏爱过的女生不会懂,这是一种贫富差距都消解不了的浪漫。”“你要是问为啥要叫宝宝碗,那你太土了,在爱的人面前会自动变成小孩,这是一种进化论都阻挡不了的宠爱。”“什么上桌吃饭,人家自己只要宝宝碗,一定要全部吃进肚肚里,再擦擦小奶嘴打个小奶嗝。”嘲讽完这一波,唐香玉评论区就沦陷了。有不少攻击她的网友觉得唐香玉纯属嫉妒,是因为自己没人疼没人爱才会见不得别人用“宝宝碗”。还有人说只有没人疼的女生才会做大女人,谁不想有个港湾舒舒服服躺平靠在里面呢?斯文看着微博这边还好,唐香玉发微博表示,她在某音被骂了一天一夜,最后只能下架视频,并表示自己以后还是“只说家里事,只骂家里人吧”。她还贴了一张自己挨骂的图,对面口不择言狂骂几百字,都没有开头的“雌竞女”三个字杀伤力强,差点当场“被创死”的唐香玉表示:说我雌竞女,我竞你啥了,竞你那口宝宝饭?在某音被骂两天直到“视频不符合社区规范”之后,唐香玉再次录制视频反击,回怼了那些抨击她的声音。人家说她把流量玩明白了,她就说这有啥玩不明白的,打开5G不就好了吗。有先礼后兵喊她“大姨”但是骂她的,唐香玉也有话说,她更希望大家骂她的时候能喊她“三姨”,这样她就能和她三姨平起平坐当闺蜜了。(三姨,一位热衷于给唐香玉相亲也经常被她吐槽的亲三姨对于那些“一针见血”说她就是嫉妒的,唐香玉:求求你们小点声吧,别让皇上听见了,女人善妒在宫里可没有活路。还有艾特自己对象来看这位“缺爱大姨”的,唐香玉也很配合,说自己确实缺爱,“缺这种七形的爱”。(是的这里没打错字,大家可以读读看当然作为一名脱口秀演员,她既没少玩梗也没少冒犯自己,跟骂她的网友之间整个拉锯过程都显得无语又好笑。比如上面那位怒骂几百字说她“雌竞女”的网友,就被支持唐香玉的人发现她连骂人都是抄的,唐香玉:抄的吗,坚决抵制抄袭!别人说她没人爱没有“宝宝碗”用,唐香玉就说自己吃得多,用的是“野猪碗”。别人容貌羞辱她,说她长得像驴,这姐就去仔细观察了一下,得出了“果然很像”的结论,还说自己以前明明长得像猿人。虽然在有些平台被骂得够呛,上热搜之后唐香玉还是因为怕说错话惹祸而出面解释了。她说“宝宝碗”一开始可能确实是想表达彼此之间的关爱体贴,但火了之后引发跟风,以至于上升到“有没有人疼爱”、“女生食量多少”的倾向,这让她觉得很无语。尽管在视频里吐槽了“宝宝碗”,唐香玉还是强调吃小碗本身、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充满爱意的两性关系本身都没有问题,她虽然单身时间长,但心理还没变态,自己也很向往正向健康平等的关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然有不少网友欣赏唐香玉的有梗,姐也没有忘记趁着难得的热搜给自己拉生意,一边发微博解释一边括号补充,其实她线下演出更幽默,不信可以来看。去年新红的脱口秀演员毛豆也站出来声援唐香玉,不仅帮她的大连专场打了波广告,还预言这下她估计要加场了。事儿呢就是这么个事儿,看起来风波暂时平息,但网友并没有停止对“宝宝碗”的讨论。支持“宝宝碗”的人表示吃得少也不至于被骂吧、自己平时生活里也会这样、到底是谁缺爱、情侣间的爱称也能被yy成娇妻啊、没人给你们弄就气急败坏了呗…支持唐香玉的人则表示对爱用“宝宝碗”的“娇妻”们尊重祝福、羡慕你们可以把男朋友抠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饭店都有正经儿童餐,别拿个破味碟就说是宝宝碗,真宝宝可不吃剩饭…还有人学着唐香玉的“我用野猪碗”,在“宝宝碗”基础上逐渐长辈分,有了“老娘盘”、“姑奶奶套餐”等。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事啊,斯文还是先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去各个社交平台搜了一下,发现确实有不少晒“宝宝碗”的,唐香玉拍吐槽视频也不算有些网友猜的那样,是蹭热度、没事找茬、玩流量密码什么的。只不过我看到的呢,是刚开始是说跟男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自己不饿但是馋了,也吃不了太多,男朋友就给她做了宝宝碗。后来通过晒出“宝宝碗”秀恩爱的越来越多,字里行间的意思是表达自己像宝宝一样被男友宠爱着。“男朋友给我盛的小孩面条,他说小朋友用小碗”、“家人们谁懂啊,当我说我想尝尝时,就拥有了男朋友做的宝宝碗”、“我和男朋友一起吃麻辣烫,就会得到一个宝宝碗,我只需要坐着等吃就好啦!”…话先说前头啊,斯文对食量小的女生没有任何意见,当下不想吃饭只想尝一点也没毛病。我闺蜜本人就是小鸟胃,也经常跟我同吃一碗饭,我饭量大她饭量小,我们感情也很好,但我们通常会把这种行为称作“拿个小碗分一点”,而不是“做个宝宝碗”。现在就是眼瞅着有不少女生都以拥有“宝宝碗”为荣了,会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自己的男朋友主动给她做宝宝碗、说谁还没个宝宝碗啦、我也有自己的宝宝碗啦、觉得有个宝宝碗很幸福什么的。在这种趋势下,又涌现出不少大家熟悉的“娇妻文学”。比如从宝宝碗延伸出去的宝宝餐,突出自己吃得又少又可爱,男朋友把自己当小孩子宠爱,不想吃饭的时候就会给她做宝宝碗,还会哄着女生吃饭,多吃一口都会被夸一次。以及小朋友喜欢的宝宝玩具、把女朋友的脸颊挤出“宝宝脸”等等。还有谈恋爱的时候用的是“宝宝碗”,结婚了就是“小妻子”,怀孕了变成“小孕妇”的说法。甚至把女生经期使用的卫生巾称为“尿不湿”,把女生穿安心裤睡觉形容为“小孩穿小孩裤睡觉觉”,而女方听到这种说法的反应是疯狂心动。还有在游乐园玩的情侣,男方用轮椅推着女方,非要问工作人员“宝宝椅在哪还”,工作人员表示“轮椅这边还”之后,男生还要再强调一下,“不是轮椅,是还宝宝椅”。我还看到了最让唐香玉无语的奶嗝文学,就不复述了大家自己看吧…麦艾斯!斯文逐字阅读的时候甚至感觉自己受了工伤。我们都知道,“宝宝碗”之所以让人不适,是因为饭量小、跟男朋友同吃一碗饭不是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把“宝宝碗”当做展示爱的方式。不从需求出发,而是从标榜出发,让所谓的“宝宝碗”成为一种潮流。这背后意味着女性的自我矮化、自我弱化、自我幼化,而“宝宝碗”能上热搜,意味着双方都在享受这一过程。推崇“宝宝碗”和一系列“宝宝”延伸比喻的背后,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严苛标准。是有人希望女生像小宝宝一样,吃得少、可爱又弱势、听男方的话,一方面无意中迎合了不合理的“白瘦幼”审美,一方面又把自己放在了依附对方的位置上。可是大家仔细想一想,世俗标准要求女生谈恋爱时像“小宝宝”,婚后要做贤妻良母承担起家务重任,等到有了孩子更要“为母则刚”、“妈妈是超人”,这会不会太魔幻了点?如果我们默认了这样的标准,那我们乃至下一代女性的生活,是不是就会更加艰难?话说回来,斯文觉得不论男女,人喜欢被照顾、被宠爱没问题,爱看甜宠题材甚至希望这类剧情在自己身上发生也没毛病。但咱甜宠归甜宠,精神上的婴儿化可万万要不得,我们可以互相依赖互相信任,但绝不能用“我很弱”来换“他很强”。某音上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叫#爱人如养花#,讲的是女生在一段关系里,如果有被好好宠爱着,就会像被精心娇养的花朵一样越来越美,但是在斯文看来,这其实和“宝宝碗”的逻辑非常类似。人在幸福的亲密关系滋养下,状态确实会越来越好,我也可以理解大家想要分享自己有被好好爱着的心情。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与自己相关的一切美好,核心都应该是“我”,而不是某个男人的宠爱、某段关系的功劳。像这样的糖衣炮弹简直层出不穷,最近有“宝宝碗”和“爱人如养花”,之前还有“男人最好的炫富就是自己的老婆”。这样的内容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发出来,乍一看都是一个愿宠一个被爱的美好。但只要我们细品一下,就不难发现这“幸福”背后的陷阱,是要女方自愿把自己放在从属地位,从而变成别人的一枚勋章,甚至是完善对方人生的装点工具。人和人本来就不一样,能够体现爱情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健康的爱情说到底,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人格相爱,而不是谁把谁当成残疾人、婴儿来对待,还美名其曰“爱一个人就是把TA当成小宝宝”。但这并不是我想跟大家讨论的重点,“凡事需要有度”的道理大家都懂,“奶嗝文学”的离谱也不用斯文多说,我只是在吃瓜过程中发现事情走向又变得离奇起来,怎么发展到现在,大家又开始攻击“娇妻”了呢?我有一个已经结了婚的朋友,她跟另一半感情不错。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着“女性主义”相关的话题,但自从婚后她就开始时不时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是不是正在变成舆论场厌恶的“娇妻”?比如她确实觉得自己结婚以后状态更好了、比如她会和另一半互相喊“宝宝”互相撒娇、比如她也会和老公同吃一份饭…她形容自己结婚以后,好像就变成了“被狙击的娇妻”。她依旧热爱工作努力生活独立自主,但每当“娇妻”们被骂,她就感觉自己好像站在水里,两边都是岸,却往哪边走都格格不入。这不禁让我想起Papi酱当年结婚生子时,就曾经因为让孩子跟爸爸姓而惨遭群嘲。网友说她独立女性的人设崩了,吐槽她“作为独立女性却不注重冠姓权”,甚至骂她“自作自受”、“走上了驴的道路”。咱就是说,Papi酱美貌如花经济独立,多年来为女性主义发声过多少次大家也有目共睹。她只是结了个婚、生了个娃而已,又不是卖身为奴,更没有放弃自我,怎么就要被骂成“驴”了?斯文自己也是女性主义者,我当然理解大家渴望人格独立、经济自由,也盼望着所有姐妹都能如此。但咱们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所谓的“怒其不争”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更不该用女性词汇来谩骂、羞辱同为女性的她们。小鸟胃每顿只能吃一两口没有问题,食量大一顿三碗饭也没有问题。享受甜蜜爱情没有问题,独自美丽搞事业也没有问题。包括女性选择结婚、生子、孩子跟谁姓、家里谁做家务、过年回谁老家,说白了那都是人家自己的自由。所谓“娇妻”并没有原罪,真正出错的是那些有意无意弱化、物化、矮化、幼化女性的人。为什么要把女性词汇污名化变成贬义词呢…最后,姐妹们觉醒的很好,想要拉扯其他的姐妹们更是好事!但是完美的女性主义本来就是一道伪命题,如果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完美”,反而让女性主义变成了女性之间互相攻击的原因,那真是没有必要,也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