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0912
下去四点抵达乌鲁木齐,第一时间去拔草了美味的拌面。然后前往独库公路的起点独山子。
0913
早上下起了毛毛雨,让我想起前年到北疆的第一个早晨也是一样的天气。中午去了独山子的小吃街,见识了各种形状不同大小的烤包子。
独库公路不愧是最美自驾线路,在季节中穿梭的感觉非常奇妙。偶尔能见到骑行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路上看到旷野中孤零零的毡房,很想了解一下牧民们平时的生活起居,听他们说说自己的故事。
到达巴音布鲁克已经是晚上八点,没有赶上九曲十八弯的日落。
0914
起床后坐景区摆渡车去九曲十八弯,摆渡车开了几十公里,比想象中远很多。到达之后距离观景台还有几公里,可以步行、坐电瓶车或骑马。观景台上人不多,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排队拍照,特别开心。在观景台上看到开阔草原上曲曲折折流过的开都河,一秒神穿海拉鲁。
回到镇上快速吃了午饭,开往库车。在大龙池稍作停留,一个河南大哥对我的宝丽来相机产生了乐趣,问这是什么相机?多少钱?在哪买的?网上有卖吗?长沙有卖吗?胶片多少钱?然后掏钱想让我给他照一张。我说不用不用,我送你一张。不知道大哥回家后有没有买安利给他的最新款。

接近库车时,路上出现很多大货车,路也变得颠簸了。
0915
吃完早饭,在旅店养足精神,去库车的热斯坦老街。走在大街上,空气中的味道不断变换。不时有马车、电动花车(造型就像灰姑娘坐得那辆)驶过,对着花车拍照,车后坐着的爷俩愉快地挥手打招呼。
下午去了天山神秘大峡谷,红色的峡谷险峻奇特。入口处有一个推广小红书的招牌,听到两个大爷的讨论,
——“啥是小红书啊?”
—— “就是一本里边啥都有的百科全书。”
去到后才发现,之前非常期待的大峡谷中建造于唐代的阿艾石窟现在已经不开放了,有些遗憾。
在峡谷幽静处看到了未被保护的飞天浮雕,没有任何介绍,不知是何时雕上去的。

0916
离开库车前,去吃了当地的网红冰淇淋。小店在库车二小门口,吃冰淇淋时能够听到学校里传来孩子们的欢闹声。
三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温宿天山托木尔大峡谷。临近景区的柏油路上满是矩形的坑,怀疑是为了限速人为挖出的。与昨天的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的不同在于,温宿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大了很多号,售票处与栈道之间有一段沙尘飞扬的土路。穿山越岭的木制栈道走到脚软特别适合户外徒步。几个旅行团的大哥大姐非常放得开,对着对面山顶仰天长啸,对面收到信号之后也以长啸回应,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所写得应该就是此类情景。

晚上住在阿克苏市。到达市区第一印象是街上维族人似乎少一些,因为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空气中沙尘也更多。
0917
去沙漠公路的路上在路边能看到大片的棉花田,心里感觉暖洋洋的。
第一眼看到沙漠的感觉和第一次见到大海的感觉类似又不同,类似的是同样无边无际,不同的是沙漠多了一种荒凉。公路旁的胡杨还是青绿色的,再往南去胡杨的颜色似乎变黄了一些。车停在路边,走进沙漠,空气比想象中凉爽。抓起一捧沙,触感细腻又温暖。
除了胡杨,路边还能看到连绵的“麦秆”,一瞬间疑惑科技已经发达到可以在沙漠中种植作物地步了?近看才发现那些是人工插入沙地用于防沙的苇杆。这个事实让人震惊,尤其是亲眼看到维护防沙苇杆的人在风沙中辛苦地劳作后,内心更加敬佩感激。

到和田后,第一件事是到水果店买了一大盒哈密瓜,实际体会到了新疆水果的物美价廉。
0918
和田的空气质量和阿克苏一样爆表。
上午去和田博物馆,到博物馆门口工作人员说当天闭馆(虽然去之前网上查询和田博物馆是每周三闭馆的)。辗转到玉龙喀什河边,并不为捡玉,只是想看看这里才有的河流和捡玉的人。坝上有不少卖玉的当地人,一个大叔把一块起初要100的“玉”自己砍价到20。
在河边遇到一个退休的广州大叔,大叔说自己原来是羊城晚报的记者,马上要去北疆十日游。

吃晚饭时,坐斜对面的维族老奶奶不会说普通话,比划了半天才明白她想问能不能吃一块我的水果。我用手势比划出“当然可以,请用”。
刨冰酸奶很好吃。
0919
从和田去喀什的路上,远处的山川如巨浪般扑面而来,颤抖的方向盘见证了荒原中横风的犀利,野骆驼们像是抱团取暖一样三五成群。
天黑前到达喀什。街上弥漫着食物的香味,见到了不少传闻中质朴可爱的店铺招牌。
0920
漫步喀什古城,轻松的氛围和东南方的古镇非常相似。路过百年茶馆,被楼上传来的器乐与吟唱声定在原地。
艾提尕尔清真寺门票三十元,附带的导游讲解讲了大概十分钟。内部比想象中小,导游说由于伊斯兰教没有崇拜的对象,所以寺里看起来比较空。寺前的广场上除了游客,还有很多休息的居民和玩耍的孩童。
晚饭理所当然在美食天堂汗巴扎解决。介绍说吃遍喀什汗巴扎至少要花三天,而实际的感受是在这里可以连吃三十天不重样。

0921
下午在香妃园附近的警务站办了去塔县所需的边防通行证。
香妃园像个大花园,适合悠哉地散步。在香妃家族墓门口,一个坐着轮椅的老大爷低声问能不能给他在墓室里拍照,由于墓室里不允许拍照,只能拒绝他了。
打车从香妃园到汗巴扎,晚高峰路上有些堵,到达目的地计价器上显示23.3。结完钱正要下车,司机大哥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麻烦的了”,我反复确认了好一会儿才理解他的意思是“因为堵车,比正常多付了十块钱,真不好意思”,顿感暖心。尤其是确认过程中我一直在担心他会不会因为沟通不畅而不耐烦,而他一直心平气和。关上车门后,他又提醒我后座是不是落下了东西,一张折起来的纸,平开一看是一张试卷,哪个小朋友的?
在汗巴扎喝了鲜榨石榴汁,吃了香瓜、冰淇淋、牛肉烤包子、酸奶粽子、凉粉,外带了一杯酸奶刨冰和五个无花果,心满意足向旅店走去。路上一个旅客非常认真地在拍一家店的照片,隔壁两家店的老板都对此报以会心一笑,一看招牌上写得是“刺眼内衣店”。

电影院点开很多场次都是空空的,似乎喀什人民没有看电影的习惯。
0922
为了看古城的开城仪式起了个大早。拦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位本地汉族大姐,路上她列举了来南疆比较多的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老年人,再加上广西,然后她有些嗤之以鼻地说北疆也有不少,“大家都是维族人,北疆的来凑什么热闹”。大姐看我在拍古城的民房,告诉我古城晚上更好看,灯光一开,跟白天完全是两种模样。到古城东门时,大姐说对面就是高台民居,也可以去那逛逛。我之前一直以为高台民居暂停开放了,大姐确定地说是开放的。
看开城表演的人非常多,有个广东大哥可劲往里挤,与他同行的两位女性跟在他后边不断地怂恿他,前面两个阿姨先是告诫不要挤,后来看告诫没用直接愤然离场。
开城仪式后去高台民居转了一圈,不要门票,人不多,始建于600年前的祖屋独特屹立在高崖之上。
从高台民居出来后又去古城里转了一会儿。在一条寂静小巷,一个小男孩拿着自己的玩具手枪瞄准了我。与他聊了几句之后他慢慢由腼腆变得健谈起来。小男孩六岁,名叫曼达尔,今年小学一年级,他说自己“上完小学再上一个小学,再上一个小学就可以上大学了”。问他为什么没去上学,他说请了病假(是那种一上学就犯不上学就康复的病吗?),妈妈在附近工作,让他先自己玩。还说他的家在离这里最远的一个小区。曼达尔开心地跑进屋里,把手枪换成了AK47,并为我展示了他的萝卜刀,这或许是一个六岁小朋友最大的善意表达。在征得他的同意后,为他拍了两张照片,给了他一张,自己留了一张。

下午从喀什开往塔什库尔干。进入高原,路上的山都大了一号。在盖孜边境检查站被查了边防通行证。
路过白沙湖,巨大的白色沙丘旁边是湛蓝的湖水,瑰异的景观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距白沙湖大约半小时车程的喀拉库勒湖则是草地、湖泊与雪山的组合,站在湖边遥望慕士塔格峰,寒风凌冽但神清气爽。
到达塔县,天上的月亮和星星都很亮。
0923
看到了白天的塔什库尔干,能见度极高,蓝天、白云、雪山、河流、草原、湿地都非常清晰。
出发前问了旅店前台红其拉甫国门怎么去,前台说去不了了,在国门前三公里就会被劝返。
班迪尔蓝湖在一个小时的山路尽头等候,湖滨有几个停车点,在这几个不同位置所看到的景观亦有所不同。这个巨大的人造水库像一块碧玉被山丘合围,迎来送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在瓦罕走廊遥望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分不太清方向只能打开地图旋转指针。
回塔县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位塔吉克阿姨招手。阿姨普通话说得不好,说自己想去“塔山”,我以为是附近的一个村子,让她注意路线,到目的地附近告诉我一声。结果车子一直开到塔县县城,我才恍然大悟她前面说得是“塔县”。停车后阿姨拿出十五块钱,我连忙摆手“不用不用”。阿姨说今天有集市,她家人朋友一起赶集,还展示了手上提着的收获的商品。
晚饭在一家火爆的本地餐馆吃了特色拌面,餐馆内坐满了人。注意到塔吉克男性青年见面会握手,只是轻握一下,并不摇。
睡前在这个没有电影院的县城看了一部电影。
0924
早上看到了塔县的朝霞。餐厅人爆满,几个大姨说因为高原反应昨晚没睡好。

退房后问前台小哥这边塔吉克族人之间说什么语言,小哥回答 “塔吉克语,我们自己的语言”。
特意将盘龙古道加入返回喀什的路线。五步一小弯,十步一大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更是家常便饭,导航直接变复读机“前方急转弯,请慢一点”。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虽然有两条车道,盘龙古道仍然限制只能单向行驶,因此即便转弯又转弯,还是比普通山区路好开。下山时因为有人在道路上乱停车堵了一会儿。山腰上有两个观景台,观景台旁边还有工人在建栈道,以后这条道路奇观会更加方便游玩。
到喀什后直接冲向大巴扎赶了个晚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
按照司机大姐的推荐,特意天黑后去逛古城,夜里开了灯确实也很漂亮。而且汗巴扎在晚一些时候有表演,一直演到23点45分,当地居民和游客们在台下喝彩与欢笑声不断。
回旅店前,在夜市出口买了一个馕,打算带回北京,权作为每次去新疆的惯例。
0925
还车,登机。
总里程3391公里。
天气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