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和应对(二)
第七章
社会功能 可以被定义为个人履行他的各种角色的方式,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或者维持角色和关系所必需的技能。一个人的整体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评价和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有效性。特定遭遇中评价的有效性部分地取决于它与事件进程的匹配情况。大多数遭遇中所存在的模糊性和脆弱性会使这种匹配难以实现。遭遇中的有效应对还取决于次级评价,即对应对选择的评价和实际的应对需求之间的匹配。在有效应对中,以问题为中心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将以互补的方式运作而不会相互妨碍。
长期的社会功能是应对生命全程中许多特定遭遇之有效性的延伸。在社会功能评估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许多问题是与什么是良好社会功能的价值判断有关。很少被研究的重要的实证问题包括社会功能的稳定性、主要生活压力对功能的影响,以及个人变量的影响。
精神面貌 的长期结果类似于特定遭遇中产生的情绪的短期结果。一个特定遭遇中情绪会随着所遭遇事件的展开而变化,并且在遭遇的结果中,情绪反映了关于目标实现得如何以及这个人对其表现的满意程度的评价。从长远看,精神面貌可能取决于一种倾向,即把遇到的事情看成挑战,把它们放在积极的角度来应对消极的结果,以及总体而言,有效地处理广泛的需求。对精神面貌的评估往往侧重于一般性的消极和积极情绪,研究人员没有讨论具体情绪所起的作用。关于自我报告数据和用来描述精神面貌的词语的含义,还有其他方法学上的问题。
习得性无助 和据说由其产生的抑郁都与精神面貌的问题有关。基于动物实验的原始模型不能解释观察到的人类对不可控事件反应的个体情绪差异。理论重构引入了认知性的中介因素,但它们仍然并不完整,因为没有考虑无助感的含义,并且对应对关注太少。
人们普遍认为,压力、情绪和应对是身体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的争议不在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而在于压力、情绪和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一般性或特异性。谢耶的一般适应综合征为一般性理论提供了推动力,该理论认为,在生理动员的产生中,所有需求或多或少在质上是等价的,并且这种动员增加了对所有疾病的一般易感性。一般性理论的流行病学版本是“宿主抵抗力”的概念。一般性模型不能轻易解释生理反应模式和疾病结果中的个体差异,然而,特殊性模型,融合了认知评价和应对,正获得越来越多的瞩目。评价过程提供了一个共同路径,通过它,人和环境变量改变心理反应,从而改变情绪及其生物伴随物。
对应对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应对风格与特定的健康结果有关,如对愤怒的控制与高血压有关。应对影响健康的三种路径包括:影响神经化学应激反应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模式;使用有害物质或进行使人处于危险中的活动;阻碍适应性的健康/疾病相关行为。
作为结果之一的健康状况测量与社会功能和精神面貌测量具有很多相同的问题,包括自我报告以及健康质量定义的判断问题。
总的来说,精神面貌、社会功能和躯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一个领域的良好运作可能与另一个领域的不良运动直接相关,而一个领域的良好运作并不一定意味着在所有领域都运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