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500讲】第7讲:战略学的三大流派和六个小派
战略的三大要素是:基础、实力与谋略。相对应,战略的三大环节是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基础对应力量的产生,实力对应力量的维持,谋略对应力量的使用。
自古至今,战略学因为三大要素的构成差异,分成了三大流派:尚谋派、重权派、奠基派。
崇尚使用谋略的流派,叫做尚谋派;
侧重使用暴力的流派,叫做重权派;
注重根据地建设的流派,叫做奠基派。
以战略学三大流派为基准,可以将古今中外的所有战略学进一步区分为六个派别:
尚谋派,侧重于谋略的作用;
重权派,侧重于实力的作用;
奠基派,侧重于战略基础的作用;
普世派,内含战略三元素但均不显露;
旧派,强调战略三元素的某个特定的形式;
新派,突出战略三元素,但强调的只是其一般原理。
如果将战略学三大流派当成三个棱角,那么,普世派内含三个棱角却均不突出,旧派是内含三个棱角并且呈现出具体形式,新派是三个棱角同样突出。
普世派也关注战略三个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是它们在论述时不刻意突出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因而很难认为它们更倾向于哪一种思维模式。
像《孙子兵法》这样突出谋略作用的著作,很容易辨认出它的尚谋思维模式,从而将之归类为尚谋派。
但是,也有许多作品,它们主要提及的也是谋略,然而却并没有像《孙子兵法》那样突出,它们甚至也会提醒读者谋略并非万能,这样的著作就很难归类为尚谋派,只能说成是普世派。
旧派与新派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所关注的只是更具体、更特殊的某种三元素战略形式,而后者则是强调战略学三个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元朝末年谋士朱升向朱元璋进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就属于旧派。虽然涉及到了战略三个环节,但是,缓称王只是第三个环节力量的使用形式,而且这一战略只是在朱元璋早期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作用,当朱元璋占据大片土地之后,便急不可待地称王了。
新派作为一种集合体,突出强调战略基础、战略力量和谋略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然而由于其所论述的只是一般性的原理,因而无法将其他五派全部包含进来。
所以,也可以按照对战略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视程度,对六个战略派别进行由低到高的排序:普世派、战略学三大流派、旧派、新派。(节选自曹恩硕2013年百万字作品《战略论: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曹恩硕简介:作家指数榜创始人,标准化写作运动发起者,89后作家、战略家,著述各类作品1000余万字,精通战略、经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