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1
有些事情,你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真正的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当时的心情和想法。读书再多,观察再细,你都很难去真正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形成共鸣。说这番话,是因为过去,我也难免偶尔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为当时他(她)不应该这样或那样,然后苛责他人的种种行为。每当自己真正经历的时候,才发现,“哦,原来他(她)当时是这样想的,也难怪会如何如何。”。有时候情商低或比较傻楞也是因为对别人的想法,无法感同身受。我有时候会有一件事情过去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有那么一瞬间,世间相似的波动泛起了我的心绪,才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当时他(她)要对我说出这番话。他(她)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开口,或者做出行动。他(她)当时需要一个微笑,一个安慰,或者是一段鼓励的话,或者是他(她)需要理解,需要倾听,需要你的接受。渐渐地,每当一个要好的朋友或者身边人,再和我聊天或者一起共事时,我能慢了下来,用心去聆听,去反思,而不会再那么急躁,那么敷衍,那么苛责。这个世界上真正了解一个人,甚或是了解自己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管经历了什么,多一份阅历,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感知,总归是值得的。我也时常看到许多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性地对别人的行动指指点点,说着奚落地话。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是爱管闲事的人太多了,如果一个人没有严重的道德问题,遵纪守法,就没必要过分苛责,扣帽子,上价值,或期望他(她)应该怎么怎么样。有时候“不管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我是一个切实发现行动”价值“才会落实行动的人。举一点或许有些可笑的但是却真正改变我行动的事情,比如,我以前不太能真正理解刷牙的价值。牙齿当然越干净越好,清新口气,保持牙齿洁净,防止滋生细菌,但是我对刷牙导致的效果产生了怀疑。怀疑的内容包括刷牙的时间,刷牙的方式,和刷牙的频率,直到我在阅读《人体的故事》时,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现代人一定要比过去任何时代的人都要好好保护口腔卫生,呵护自己的牙齿。在我们的祖先演化历程绝大多数是处于狩猎采集状态,那个时候我们的饮食结构是块茎、肉类、水果。我们每天进食的食物质地偏硬,糖类的含量远远低于现代文明,因此那个时候的口腔应该是很健康的,这个论证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在现代的饮食结构中,我们从小到大每次都摄入了大量的富含糖类的碳水,这些碳水食物难免会部分滞留于我们口腔中或牙缝里。我们的口腔微环境相较于祖先已经大不相同,更有利于细菌的滋生,这也难怪现在这么多口腔疾病。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看牙医或修牙齿简直都是家常便饭。这种以富含碳水的食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饮食结构,在一些农业文明古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想到韩愈《祭十二郎文》中的一段文字——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确实是饮食结构的锅呀。别提老年人,就是青年人哪得满口好牙呀。然后改变在哪儿呢?现在我每次吃完饭都会喝点水然后快速漱两次口,此外,相较于过去,早晚刷牙更加仔细和用心了。一个简单的小习惯,就让我变得很是有些小满足,毕竟真正对自己身体好一些,才能更有动力,更有活力。
我在《为什么我们要睡觉》中了解到,电子设施的屏幕发出的蓝光对人褪黑素的分泌有严重的抑制作用,进而会明显干扰人的睡眠质量。我更换了房间的台灯和窗帘,并且睡前切实地放下手机,转向看书。我也发现,如果是我浏览手机,往往会被眼花缭乱地刺激性强的咨询、短视频、新闻、社交所吸引,我的整个大脑会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我会像被诱惑的无知少女,一步一步陷进去,等回过头来发现,时间已过去大半。而如果我是睡前阅读,那种宁静的环境,很适合去品味文字的细节,享受文字聚集成的海洋的波动感,那是一种神交作者带来的愉悦感,也是内心安宁产生的美。
9月份,带来的另一项启发是佛学和冥想,它带给我的思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的月份开始了,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实验室要搬迁,再组建,项目要结题,事情繁杂,但不管怎样流变,总要能守住心,步步为营。
加油,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