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记03】国庆前夕速记
这篇日记的选题昨天就已经想好,不过昨天晚上沉迷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中便暂且搁置了下来,但是没有关系,想写的时候写不想写的时候就不写,只需把灵感记录下来留在今天,美滋滋地在一天奔波之后坐回自己家码字,舒服!
昨天中午吃面的时候刷xhs,突然发现自己在看的笔记都是有关博士的日常、论文写法、杂志好文等等与知识学术有关的内容,我突然觉得“信息茧房”是否也是有正向意义的。如果我们有一个执念,那么信息茧房就会巩固自己的执念,不断的让你确证自己现有的观点,使人局限在某一特定狭小范围内。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有志于学术,信息检索到的东西就几乎都与知识有关,我的知识储备也就在这些信息之中丰富起来——不仅是在课堂上,包括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到的内容几乎都与学习有关,到目前为止,这些信息已经为我的阅读创造体系,教会了我理论依据,刺激了写作灵感......当然,我并不是说无时无刻沉浸在学术相关内容里面就完全没有坏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的走出学术象牙塔,主动走入日常生活——对于史学来说就是书写“众生相”,对于文学来说就是创作有关“普通人”,为了“普通人”的故事,对于哲学来说就是一定程度上放下宏大叙事,让哲学深入社会生活实践,如“哲学咨询”、“哲学疗愈”等等。
今天了解了投稿相关内容,冒失地投出了第一份诗歌,结果在自动回复里发现自己投稿的歌是完全不符,故赶快撤回邮件回炉重造......最终还是投稿出去了(当然并不一定录用)。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引路进投稿的大门,还加入了“潮人”聚集的文学写作群!
终于放国庆假期啦!返程没有买上火车票所以坐飞机回家。走在候机室中,星巴克里的两个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位敲击着笔记本电脑,似乎是在打字;另外一位在平板上奋笔疾书着。正是这一我向往的景象使我迈入星巴克的大门,点了燕麦拿铁并坐在离两位不远的地方读起了《高尔吉亚篇》。耳机隔绝了我与周围的噪音,使我沉浸在柏拉图浅显又富有逻辑的语言中。就我个人而言,我感觉到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看对话录的时候(最初)必须反复琢磨才能明白,不过越往下读,就越能跟得上两人思维的节奏,就越能够理解他们的言外之意或者是未竟之言,读来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
今天剪了视频,发了视频。
(我的目标是创建属于自己的b站账号——还在规划中)
不早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