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一段经历画上句点:要筛选而不是改变
人类常常像是一种能潜水又能直立行走的两栖动物,这取决于是否要开启自己的觉知。我们可以埋头扎进工作里几年里不需要抬头也不能呼吸,一呼吸大脑就要思考,一思考就会呛水。
也可以偶然,只是被允许偶然的浮出水面,问一问自己,我的价值在哪里,我的自我实现是什么?但不能想很久,不然就无法再次轻易返回世俗的深海里。
我很感激,进化出来的水肺让我可以憋很久气,久到我时常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很痛、肋骨很痛,呼吸痛,不呼吸也痛。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阳光、氧气、陆地、海水、也很难逃脱深海,那里有生存必需的养分。
于是我难得的从潜水的惯性中抽离,拿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只是思考,喝一杯,在一点点迷幻的音乐里记录下来这一年的思考。这是新的一年,一整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咖啡师的新身份,一个我以为再也不需要面对深海的社会身份,但你看他毕竟是一个社会身份。
我们在吧台里,每天只需要做一件——确保每一杯出品的咖啡足够好喝。——那是假的。
当我以为我将会从此站在世俗的对立面,世俗的背面了,但实则,在吧台几平米的狭窄空间里,我面对着最为世故的一切琐碎,数不清的论断与偏见,人们的谈话,细碎得像每天都要盘点的物料,看似光鲜的环境实则体现了最显然的清洁细节,看似最理想的工作实则每天做从事的是最现实的环节。如此打磨,一整年。
于是再次从上一份不理想的理想工作里离开,我重振旗鼓,试图从这一年中总结出一些什么浅薄的人生经验。这一年里我呆过两家咖啡店,一家是大型连锁——有比较好的待遇和同事,但少了一些“精品感”,另一家主打一个“精品”,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然这是后来才发现的。
回望上一份工作,伤得很深,这让我认知到,当你自己的状态足够好也不能避免遇到一些糟糕的事,就好像走在路上难免不在鞋底上沾染一些泥,但好的状态依然能让你及时发觉烂人烂事,赶紧跑就是最好的决策。之所以从大连锁跳入小精品,是因为我当时刚从海南旅游归来,认识了为了理想留在海南冲浪俱乐部的北大本科的姐姐,当时我意气风发,深觉自己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抱着对咖啡的热爱,崇高的追求,我加入了一家工资最低、号称“最专业”的“精品”小店。我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自愿牺牲和奉献,只为了得到认可,只为了自己能力的提升,但是结局是,三个月后我依然做着最苦最累的工作,没有得到认可,只得到了与工资成正比的少得可怜的“尊重”。除了离开以后,我还收获了,一份伤痕累累的心。走之前,其中一位管事儿的同事追问了一个星期,用他从未对我展现的笑脸,问了如此可笑的问题“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
是啊,我深知,沟通的必要性,这一点我再明白不过,想让一段关系健康的发展下去,重要的是感到不爽的时候及时和对方讲,这样就避免自己委屈,也避免对方不了解,只有不断地沟通和磨合才能良性发展。可如果你预判了讲话没有用,是徒劳的,心都凉透了决定走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必要呢。我相信自己的做出的判断,在有用的阶段我也明示暗示说过不少,是徒劳的。所以也没有必要再问。
我被伤得久久没有办法投入到新的工作里,我在这里实践了我能所施展的很大部分的能力——甚至让我惊觉自己竟有如此精力与活力,对咖啡的热爱对吧台的爱,爱到时常被称赞在发光,但是没有收获与付出没有正比,我是一个要求收获的人吗?那不一定,但是起码的尊重一定要有,我自己会认可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别人让我委屈,我就只能离开。可能深受童年文学《简爱》的影响,我第一本真正自主读完的书。“我贫穷,矮小,不美丽但当我们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每一个女孩都应该熟读背诵,烂熟于心。
在工作中倾覆了太多力气,有点像一段全情投入但被辜负的感情,我不知道怎么类比,但“再也不想相信了”“没有办法再付出(爱)”的心情是如此相似。
更没想到的是上一家咖啡店送我的最后一件“礼物”:一个猥琐男。
他在我离职前的最后一天加上了我的微信,并开启了长达一个月的“嘘寒问暖”,终于在一个月后的第一天露出了猥琐的本性,开始和我讨论“性”的话题。在被我质问后,那坚持了一个月的问候就此销声匿迹。如果我还想和他继续的话,我会告知他,你这个时候谈论的话题对于我们的关系是不尊重的,我相信他会表面理解,但是我没有说,而选择拉黑。因为在他说出口的瞬间,对于这段关系就没有尊重了,我无法接受,与其讨寻、夺取尊重,我倾向于去选择一个从开始能互相尊重的关系。
我们要做的是筛选,不是改变。
我必须反思我的善意。但我为什么总要反思自己?如果我不够善良就能免于面对猥琐、背叛、不尊重和不善的对待了吗?很显然也并不能。
出于一种善意,我必须承认,如此多年里面对主动问候我的人,我大多对他们冷漠和刻薄,我在想,是否也可以偶尔回头去体贴一下主动靠近的人,而不是永远在追逐对我们的冷漠的人,我想大家都懂这种追逐的闭环。于是我的体贴也没得到什么好的下场,可什么又是好的下场呢?我给他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然后终于发现了他是一个猥琐的男人,结束。这是好事一桩,毕竟识人就像拆盲盒,早点发现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不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符合心意而已。如果是垃圾就尽快丢掉。
那种失望,好比走在路上踩到了狗屎,我能埋怨自己不长眼睛吗,难免分心,能怪狗随便大小拉屎吗?他之所以是狗。
我甚至恐惧他万一“符合心意”,我是一个很难拒绝别人的人,出于善意的滥好人。但我似乎绝对不想找一个男朋友,恐惧的根本源于此,我无法接受。
为什么不想找男朋友,这有太多论据可以论证,就拿最简单的身边的案例,我的父母,今晚我的妈妈回到家比以往要晚,所以没有做完晚饭,于是我爸到家看到没有做好的晚饭就开始甩脸色暴走,当饭菜做好了一部分但没有做完,我妈依然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我爸已经埋头吃饭了。我在自己的房间里正处理自己的事情,突然听到厨房一声巨响,我爸依然再埋头吃饭,我走出去,看着他,然后我走向厨房把妈妈把摔到地上的金属案板扶起来。我的心情很复杂,我们一直强调男性的绝对力量,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依然是男性的缺席,无动于衷,依然是,女性帮助女性。这一幕我见了太多,在咖啡厅的日常工作里,女性“先天”的力量缺失但并没有因此依赖于男性的帮扶,反而日常互帮互助的都是女性姐妹。
从来都不等妈妈上桌就独自吃饭,听到厨房发出了声响依然埋头吃饭的爸爸,我感到很恶心,被男性的自私恶心得炫目。于是我们可以发散出千千万万个例子,不必多说,如今已经21世纪。
我会努力不懈地坚持着追求品等,然而在现实生活里恐怕于当下社会里难以实现于男性相处时候的“平等”,这又体现在方方面面,就不再赘述。既然于个人而言难以达成的共识就先不去追求了。摆脱了新的猥琐男,感觉到身心重新的洁净、松懈和适意,有一种苦难消除时,只因痛苦消失重回正常生活就放大了日常所能带来的快感。
不愿抱怨猥琐的男人为何猥琐,那不干我事,甚至感谢他虚伪的关心,让我在离职的一个月里,一直在处理繁琐的个人事务的同时,一直有一个“备忘录般”的陪伴。那段和他聊天的日子,我一直想着如果第二天他就消失我也一点不感到讶异,惊叹自己这样的心态的进步。结束后我问自己:有被人抓到渴望”被爱的”把柄吗?我足够爱自己。对方有对我付出金钱吗?我不愿意花对方的一分钱,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硬气。我有勉强自己回复对方的对话吗?和他聊天的时候我很开心,没有感到负担,哪怕不聊也开心。为自己负责,摆脱了习惯性的受害者思维,又是一大喜悦。
而他恰好暴露的猥琐,给我一个确凿的狠心,给我们不间断的对话写上了一个焊死的句点。
要继续大步往前走了啊,虽然不知道前方路口是直行还是转弯,但我心里依稀有一个目的地,感谢自己,一开始就那么叛逆,从来不会怀疑自己设置的终点人烟稀少,路途遥远,少有人同行,偶尔甚至恍惚中迷了路南辕北辙,但我坚信,自己内心的呼唤。
202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