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9月26日,2023年新季大豆线上产销对接活动成功举行。据了解,202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苗情长势总体较好,预计单产高、品质优,有望再获丰收。今年以来,农产品消费持续向好,后期传统豆制品将进入消费旺季,蛋白和压榨加工景气程度有所提升,预计新季国产大豆市场购销活跃,总体价格有望以稳为主。


我国是大豆原产国,自古以来都是大豆的主产区,总产量和面积都稳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仅为美国的60.6%,巴西的58.8%。与巴西和美国相比,单产水平差距较大。大豆作为全球重要的粮油料作物,亦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冲击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提高大豆产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大豆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首先要种好。大豆要高产,主要集中在三个源头,一是种子,二是管理,三是模式。种子上,选育优良品种,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育种要加强科研投入,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大豆育种辅助平台等,加快“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强化技术示范推广。管理上,强化科技赋能,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5G等新技术、新方法构建大豆数字化种植管理平台。建设由气象、土壤墒情、栽培管理、病虫管控等数据构成的大数据库,依托数字化解决方案来持续推动特色大豆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大豆高产绿色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模式上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种植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其次要卖好。既要产出来,还得卖出去、卖得好。品种花色丰富、地域特色突出的大豆食品及深加工产品深受我们老百姓喜欢,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足10.0%,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产业链不完整。带动大豆全产业链升级,严重制约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最好出路就是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向高附加值产品要利润。
一是要围绕副产物综合利用和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发力,增加科技投入,在大豆产品食用价值和功能效用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带动大豆全产业链升级,延伸产业链,实现丰产增收。二是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提高大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的品牌溢价、价值链,持续打造国产大豆油的金字招牌。三是要完善产销对接服务,尤其是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基质。通过市场分析预警和信息发布系统,围绕大豆贸易、物流、供应链服务等核心业务,建立大市场和小农户的沟通平台,帮助当地更好的发现市场机会、提供科学的市场经营决策,助力打通大豆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扩大大豆油料生产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今年是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本次大豆线上产销对接会传递出的信号告诉我们,国产大豆产业发展尽管仍面临不少挑战,但以科技加持促进作物提质增产效应凸显,未来也将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大豆种业转型升级,赋能大豆种业高质量发展。中新云农作为国内领先的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与运营服务商,近年来全力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到农业产业数字化布局当中,聚焦农业单品全产业链,以“1+5+10+N”的乡村振兴平台模式赋能农业现代化,助力中国农业强国建设。
大豆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