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安当做朋友》三
今日学习摘录: “回避型人格”的特征: 一、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 在人际关系中很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对“被拒绝”“被否定”表现出过度的敏感。“回避型”的人,总是想要避免袒露自己的真心话,或者避免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出来。对于自己的弱点和让自己困扰的事情也是三缄其口。 二、恐于构建亲密的关系 害怕被拒绝、被人轻视的心情,还会使“回避型人格”表现出另一大特征,那就是特别害怕与他人构建亲密的关系。 “回避型”的人对于“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件事总是惴惴不安,同时也不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感触,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就会给人一种疏远的距离感。即使是在对方主动来接近的情况下,“回避型”的人也往往因为犹豫或不安感,而表现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结果就是,原本抱有好意和关心的对方,也会认为自己被忽视了或者被拒绝了,最后弃之而去。 但是,当事人对于自己构建出的这道“壁垒”却毫不自知,他只会注意到“对方离自己而去”这样的结果。然后,还会认为像自己这样的人,肯定不会有人来关心,大家都会选择离开,这不过是印证了自己之前的想法罢了。 那么,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与“回避型”的人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呢?我们要向他表现出关心与好意,同时还要热心地、不厌其烦地去接近他才行。让他明白我们的好意与关心,同时也让其确信自己是被人热切期盼着的,这样一来,在他的心中才不会觉得可能被拒绝,或是因为“自作多情”而被嘲笑,从而积极主动地迎合我们。 为了走进“回避型”人的内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害怕被拒绝,我们要拿出足够的热情与执着。尝试进行一两次的对话,哪怕对方没有一点点的反应也没关系,完全没必要把这看作不好的苗头,继续进行第四次、第五次的交流,逐渐地对方就会给出反应。 在与人交往和结婚这件事上,“回避型”的人很少会为达目标,让自己主动去接近对方。这类人的基本战略目标就是,一边在心中偷偷期待着对方能主动来找自己说话,一边就这样一直等待着。从不去向对方表露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