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坚持下去吧,只要有时间,就抓紧时间读读书,抄抄书
战略退却
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估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可是,军事冒险主义者则坚决反对这种步骤,他们的主张是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中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让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 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请看历史家左丘明的叙述: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等等又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被讨厌的勇气
青年:但是,您能够肯定自卑感真的是一种人际关系问题吗?例如,即使社会意义上的成功者,也就是在人际关系中完全没必要自卑的人也会有某种程度的自卑感。家产万贯的企业家,人人艳羡的绝世美女或者奥林匹克冠军得主,大家都多多少少地受到自卑感地困扰。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哲人:阿德勒也承认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青年:那么,人究竟为什么会有自卑感呢?
哲人:这需要从头说起。首先,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就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青年:追求优越性?
哲人:在这里,你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希望进步”或“追求理想状态”。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独自站立;他们学会语言,可以与周围的人自由沟通。我们都想要摆脱无力状态,追求进步的普遍欲求。人类史上的科学进步也是追求卓越性的结果。
青年:确实如此,那么?
哲人: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越会产生“还不很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青年:嗯,的确如此。
哲人: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到,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青年: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自卑感?
哲人:是的。我们应该摈弃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不满足现状,不断进步;要更加幸福。如果时这样的自卑感,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