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教育
给孩子的财商教育(2)
上一篇我们讲了节流的问题,这篇我们讲讲开源,如何教孩子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
据一些不完全的调查,美国资产千万美元以上级富翁平均收入来源是7个。这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区别,他可以从7个左右地方拿到钱(比如股票分红,2个公司,房租,版权,专利,卖书),而普通人只有一个工作,一份工资。
所以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更是自由的问题。如果你有N个“钱源”,谁也不能掐住你脖子。
当然这个道理很简单啊,我们老祖宗总说“开源”,这就是财富的基础。这不是什么暗黑的秘密,它是古老文明,无数人都说过的基本原理。
但大家都懂的事情,唯有真做到的人才能受益啊。看到无数的家长,明明自己只拿一分死工资,缺乏自由,却还是教育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挣一份死工资。
但是开源不能听人忽悠,不能一开始就投资开店,或者搞任何“高收益”理财(要知道,你盯着人利息,人盯着你本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逐步来呢?
开源的第一步是学习,学习可以从“找到商业的感觉”开始。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着急,要谋定而后动。平时要多思考,多读书,多和能够自己开发收入的人交流,了解市场的机会和动向。另外还可以做各种虚拟的“思想实验”。
我和朋友逛街的时候,特别喜欢做这样一个“思想实验”:
我会计算每个店的商品均价,营收,流水,店员的工资,学着和店员小妹攀谈,来获取计算的必要信息,由此来了解每种零售行业的利润率。
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假设你到了一个卖首饰的零售店,你经过观察,发现这里的首饰均价是1000元。你这个时候可以跟店员聊天,问询一下这个地段房租多少钱,她们工资多少钱,每天客流多少,淡季营收多少,旺季营收多少等等。
这样就可以在心里计算出来,这个店是赚钱还是赔钱,如果赚钱,利润率是多少了。你还可以去询问更多的信息,比如主要的客户群是什么性别什么年龄什么阶层的人。
我逛街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计算每个店的利润和营收,即便我买东西,也是为了更好的和店员搭话(顺便买一些自己需要的)。 有时候,我还会拉着老公,或者一些朋友,和我做一样的实验。
这个实验并不是浪费时间,实际上,它是帮助你找到“商业感觉”的开始。我们知道,学习一种语言,不能光学习语法,而是要使用这种语言和人交流。学习数学,不能光背公式,而需要做题。同样的,学习商业,也是需要“找感觉”。
很多人误以为,找感觉需要自己投资去做生意才可以。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当你读了很多跟商业,经营,管理和营销相关的书籍之后,你应该发现,街上的琳琅满目的店铺,和网上的各种网店,就是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里面堆满了各种行业贩卖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所有的商业的书籍,里面所有的模型,实际上都是这些线上线下店铺的数学抽象。因此,商业书籍,教给你的是“语法”,你需要一边学习,一边去这些店铺逛一逛,实际计算一下,感受“语感”。
当然有人会说,店铺只代表了零售业中的2C的模式,只是所有商业模式中的一部分。剩下还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比如批发行业,比如2B,2G的商业模式。
这样说是没错的。但是2C的商业模式,是一切商业的基础。你必须看明白了。你必须达到逛着街,就能信手拈来,这条街上哪个店是最赚钱的,哪个行业是最赚钱的,最赚钱的和最不赚钱的利润率差多少,哪个店铺你预测会倒闭,哪个店铺是面向高端市场,看似冷冷清清实则非常赚钱,哪个店铺是面向大众市场,虽然量走得多,但是利润也不太高。把整个2C的零售的商业模式,通过自己的调查和计算,一点一点捋清楚,是开源的基础。
不要不找这种感觉,就贸然去开源,那样必然血本无归。
开源的第二步是读正确的书籍。
刚才我提到了,书本知识也是很重要的。那肯定也会有人问读什么好。我个人第一推荐的是《哈佛商业评论》。如果你学习赚钱,不去看《哈佛商业评论》,基本就相当于做研究不看Science和Nature一样,埋头苦做半天发现的窍门,人家其实早就发表了。
免费下载英文原版的《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就去b-ok.org就可以。
另外我个人还喜欢听NPR的How I built this, 这个节目里有很多创业者来讲述自己创业和成功的故事,非常的脚踏实地,有干货。在npr.org里面也可以免费听。
有人肯定会问,你推荐什么中文阅读材料不?中文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公众号,其实掺杂了很多良莠不齐的内容。很多还有割韭菜和引流的成分,所以我实在不敢贸然推荐。
经过了上两步的学习,就可以正式的进入开源的阶段了。我建议上两步的学习不能少于半年,也就是说,必须充分了解各种商业知识之后,充分进行各种分析和思考之后再开始做。
那么开源也有三种方法,做生意只是其中一种。这三种方法是:Side Kick(也就是我们说的兼职),自己做生意,和被动收入。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Side Kick, 兼职应该怎么搞。当你开始进行开源的时候,第一步并不是投资去做买卖,而是先做兼职,做一个小生意的伙计,同时保持住自己的全职工作。
有些同学会问,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或者有些同学会说,我上班已经996了,再打第二份工太累了,实在是得不偿失啊。还有同学会问,我还不如在单位努力升职,这样也能加薪呢。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体的问题,我先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你可不可以通过在单位努力工作,努力加班,升职加薪来实现财务自由?
简单的说,肯定不会的。我在上一篇中已经详细论述了,绝大多数人的工资,甚至是高工资,都不足以让你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资本是逐利的,是需要留下每个员工的剩余价值的。你的工资肯定远远低于你的剩余价值,否则老板赚什么钱?
那么当你8小时的工作量还不足以让你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的话,你再加班,再努力也是无用的。在一个单位,努力程度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也就是说,有很多职位,是靠努力,上不去的。即便上去了,所能提升的收入也是非常少的。
我们举个科研院所的例子。我朋友跟我讲,各个科研院所的很多人,其实早就没有了科研的理想,但是为了评职称,整天在单位斗得一团乱。
从副高职称,斗到了正高,能多赚多少钱呢? 一个月五千!
也就是说,这些学问和工作时间,都远远超出我的人,甚至我都需要叫一声老师的人,能为每个月多五千块钱斗得你死我活好几年。而五千块钱对于我来说,不到一天就可以赚回来。
原因并不在于这些人不够聪明,而是人处在一个小的环境,就会被无形的影响。认为在这个小的环境里,排名很重要,阶级很重要,品级很重要。所以有很多阿里的员工,醉心于什么P7, P8,P9,整天拿这些排名出去显摆,得意洋洋。也有很多老师,醉心于什么正高,副高。
但实际上,这些人在公司缠斗了很多年,看似社会精英,其斗争的成功者,也往往收入不如一个成功的小商小贩。
这个是很多知识分子不能接受的事实。他们常常抱怨这个社会不尊重知识,给知识分子分配的太少了。但实际上是他们自己过于清高,不屑于去学习赚钱的知识,而是沉醉于官本位的思想,对品级重视太多,对金钱却重视太少。
Disclaimer:在这里我必须说一个免责声明,我对甘于做研究,做奉献,踏踏实实搞事业和科研的人还是非常敬重的。这些人一辈子清贫也没关系,因为人家毕竟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我所感到惋惜的是那些,搞科研,搞事业,也搞不出什么好东西,整天瞎忙,还赚不着钱的知识分子。这等于是一生白忙。
好,不扯远了,我下面回答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你为什么要打第二份工,而不是直接自己开始做生意?很简单,你不懂经营,没有渠道。
全职工作,你最好在大单位,大企业,这样能够保障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工作的稳定性。那种全职工作就在创业公司,基本就是扯淡的事情。很多年轻人的青春,就消耗在了这些垃圾的创业公司身上。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解决不了户口,甚至没有五险一金,拿没兑现的股权和期权去骗年轻人。
不是没有优秀的创业公司,但是所谓的独角兽,非常非常的少,基本可以说要中彩票才可以。因此,你的全职工作需要在大单位,大企业,把自己的生活稳定下来再说。等稳定下来了,不需要着急在大单位大企业使劲表现,升职加薪。因为我上面说了,这也加不了多少钱,况且大的单位人非常多,斗争非常复杂,所以先以静制动是好事。
在大的企业和单位,只要做到既不升职,也不会被轻易开除,对公司还算有用的地步就可以。这样也不会太累。下面,就可以在业余时间,找兼职了。
找兼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多赚五千块钱,而是为了将来你能够代替老板,能够复制他的模式,去赚钱。因此,找兼职的目标是:
(1)雇主一定要是小买卖,好复制;
(2)雇主一定生意非常红火,虽然是小买卖,但是很赚钱;
(3)雇主所做的生意,在你的专业理解范畴之内,或者是你兴趣之内,不存在你不能理解的门槛和高精尖技术。
我总结一下,找兼职的目的,是找一个你能代替或复制的商业模式。你不能找需要大资本投入才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除非你爹有钱,可以给你投资)来做兼职,不能找不会赚钱的老板,跟着他倒霉,也不能找你不能理解的领域去兼职。
兼职能带来一定的收入,可能一个月五千一万一类的。但是你心里一定要明白,你做这个兼职,并不是长久之计,而是一种“实习”。总有一天你会出山,把在兼职中所学会的东西,复制,代替,甚至改良,升华成自己的生意。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即便你再累,也会坚持下去了。
那么时间怎么安排呢? 我一般推荐一周花20个小时在兼职上面。这样周末花10个小时,周中每天花两个小时就可以。
最后一个问题,有人会问,我自己已经996,工资又不高,没有时间了咋办?我只能说,你自己给自己卖身成了奴隶,已经上套了。
你不给自己解套,是一辈子都无法发财致富的。解套还得看你自己,我是没有什么其他办法的。
这次就讲到这里,下次我们继续讲如何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