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恋
(男孩是2021年夏天在北京街边,因为一树蝉开始叫了认识的,文写于7月)
前两天我问男孩恋物吗,他问我是什么样的恋物。
我记得两年前认识他的时候,有一个一起去书店的雨天,他说早知道就穿风衣了。有趣的是同样的话,不同人说给人的感觉会很不同,他说起来就像是对风衣的喜爱和眷恋,而不是穿错衣服的抱怨。
他还喜欢他的毛衣,不在意静电,还喜欢他的帽子,在头发炸毛的时候可以戴上,当然还有他的唱片。
之所以问他这个问题,是因为前段时间在朋友家住的时候,她会放cd和黑胶。而我们所共享的空间被很轻快又自在的音乐铺展开,又紧紧攥在一起。似乎必须得是cd或黑胶,对于一张专辑的坚定选择,再通过另一个器物的震颤与旋转传递出来,好美。
手机放不行,电脑放不行,相应的需求与功能就需要对应相应的物件,觉得这样好安心。有时候不需要那么多选择的,反而有一种逐渐把生活积累起来的满足与愉快。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好令人安心。
我是有点矛盾的,既喜欢收集又讨厌收集。因为我收集来的东西必须精准,但凡是差强人意的,都会很让我苦恼,要怎么处理呢?我又很害怕自己的东西上掉落了灰尘,是自己一点点的,被轻轻的埋藏了的感觉。
男孩提到他可能是选择困难,所以也喜欢实体的东西。我好像也是的,实体的与线上的交织着用才自在。他好喜欢读书,读的安安静静的,虽然跟我聊起天来吵嚷的还像个高中男孩,但读了什么做了什么也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着很单线的生活。
其实一直从他那里偷书读,托马斯曼的魔山,安部公房的砂之女,撒旦探戈… 他对爱的事物也爱的纯纯粹粹的,只不过跟我聊天的时候措的很多词都是小小的很具象的,“文艺”、“愤青”、“孤僻”hhh 真是小孩!但是这样小小的词在他那里又变的可爱自由许多,添了份直白与纯粹。
有时候会想象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藏满自己喜欢的书和电影光碟,还有各种各样的唱片和影集。想象着和这样一个喧嚣的安静空间共处。想象着自己开始耐心的摸茶的性格,摸器物的性格,顺道着摸摸自己的心。
我应该是恋物的。很多时候物不止是物,物让我感觉到更真实的我——秋天天气转凉穿上的第一双袜子,有风天气带上的围巾,为了知冷知热的活着很多时候我都期待着节气能够走的快一点,天气也能变得勤一点。我的身体本身,好像就是属于天气的。
这样的恋物其实是不求多的,求的是对每个物件投入的真实情感和连接。可有时候我太挑剔了,需要物件本身是尽可能完满的。
我或许还会想,种下植物。之前在家的时候总看见着妈妈在南向的窗前围绕着一排“植物前线”打转,辛勤又快乐,我却不解这种快乐。我不知道她在爱什么,是风雨莫摧残,是生命的枯荣兴败,还是她可以在其中投入的在意,结出的失落与奇迹?
倘若生命会带来奇迹与伤怀,不如多种下几颗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