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的好电影—序
电影发明之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杨德昌
应该是电影能让人们在屏幕中体验现实生活中无法感触的东西吧。譬如《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
如《霸王别姬》、《阿甘正传》、《末代皇帝》、《活着》、《本杰明巴顿奇事》、《海上钢琴师》,刻画着一个人的一生或者一个时代、一个世纪的变迁。
如《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音乐之声》,以二战为背景,在反战中散发着人性、爱情和音乐的光辉。
如《泰坦尼克号》、《机器人总动员》、《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爱在黎明破晓前》三部曲,无论什么年代、什么背景,爱情总是占据极高的位置。
如《指环王》系列、《黑客帝国》系列、《星球大战》系列、“哈利波特”七部曲,从儿童到成人,从地球到宇宙,科幻作品宣泄着人们的想象力。
从大的方面来讲,电影和当代文学作品一样,反映和记录着时代与文化,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
对电影产生兴趣,应该是在大学时期,有门选修课是《音乐与电影》,某一节课上,老师播放了《音乐之声》—孩子们唱的“1234567”之歌。7是一个最具有魔力的数字,JK·罗琳如是说。
早期偏爱动作片和喜剧片,毕业季在室友的支持下,花了三个晚上一起看完了“教父”三部曲。又下载了加长版的“指环王”三部曲,每部四五个小时的时长,断断续续两周才看完,仍慨叹托尔金先生博大的想象力和彼得杰克逊导演对宏大画面场景的展现。
独处多了,看一些剧情类、悬疑类的,以及看一些爱情题材。
把非上映期的电影下到电脑里,夜晚,等外面暗了下来,关上门窗,戴上耳机,坐在桌前抑或躺在床上,整个人沉浸在屏幕中,这一刻生命便属于这电影了。
有几个月机缘巧合,大把的时间躺在床上,囫囵吞枣地刷了豆瓣top250,一天三部倒是常态。哥们说这样消化不了,确实弄得脑袋疲惫,这边悬疑片错综复杂给了个非单一结局,稍作休整,那边展示着二战期间人们的残暴和无力,接下来的爱情片又慢慢感触细腻。
大众评出来的电影,大抵不会差到哪去,不同的题材,才会营造更加丰富全面的体验。有时强迫去看不喜欢的电影,如《电锯惊魂》算是极少的惊悚,球场上被垫脚的阴影还未散去.......
从国家和地区上,欧美、华语、日韩外,印度好看的也挺多。印度三汗里,除了阿米尔汗,还有沙鲁克汗和萨尔曼汗,宗教题材上建树颇多。此外,伊朗也出了几部佳作,《小鞋子》的故事在高中作文题材上算是耳熟能详。
日本的宫崎骏导演,以一己之力对抗着美国的梦工厂和迪斯尼,《千与千寻》、《龙猫》、《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风之谷》、《魔女宅急便》展现了浩瀚的想象力、博大的胸怀和细腻的心思。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伟大毋庸赘述,《辛德勒的名单》、《大兵瑞恩》、《ET外星人》这几部,在语文与英语教材上挥斥方遒。《猫鼠游戏》、《头号玩家》、《幸福终点站》、《人工智能》,也展现其对不同题材高超的掌控能力。
诺兰在悬疑片上走到了极致,《盗梦空间》、《致命魔术》(金刚狼大战蝙蝠侠)、《记忆碎片》,以及“蝙蝠侠”三部曲让人津津乐道。
《三傻大闹宝莱坞》让印度的阿米尔·汗走上前台,《摔跤吧爸爸》、《地球上的星星》、《芭萨提的颜色》推动了印度的社会进步。若给《三傻》贴上“教育”的标签,《我的个神啊》对宗教的讽刺精彩更甚。
台湾省的杨德昌导演的作品《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看似冗长,沉浸进去方能感受其细节和博大,体会对时代的记录和评价。
同样来自台湾省的李安导演在《饮食男女》和《喜宴》中用细腻和闷骚展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所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的,感情已超越性别,“小丑”希斯莱杰已逝,“神秘客”杰克吉伦哈尔仍存。
港王家卫,文艺极致,《春光乍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花样年华》、《阿飞正传》,色彩画面,登堂入室。
昆汀·塔伦提诺将黑色幽默打造自己独有的标签,《低俗小说》、《被解救的姜戈》、《无耻混蛋》、《八恶人》、《杀死比尔》,多线索交织后的碰撞,看似话唠又时不时扣着剧情。同样风格的盖·里奇却越来越不争气了。
是枝裕和继承了小津安二郎,把家庭题材做到了极致,《无人知晓》、《步履不停》、《海街日记》,无不反映着家庭生活的点滴。
十余年观影时光,科恩兄弟还是兄弟,沃卓斯基兄弟已成了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