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但聪明——植物的智慧
前两天去观摩仙湖植物园的“荫生园”导赏活动,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导赏活动有睡莲和含笑两位主讲老师,他们是植物园的志愿者,拥有大量的植物学知识储备,对着一株植物可以绘声绘色的讲上大半天。真想把所有内容都装在自己的脑袋里,让自己见到可爱的植物不仅仅是觉得它好看、好玩,还能真正的识它、懂它。

小小的荫生园有一千三百多种阴生植物,它们隶属于七十多个科属。从名字也不难看出,它们都喜欢散射光线,半阴的环境。
由于长期生活在林冠的下层,为了适应这弱光的条件它们让自己叶片的颜色变深。因为颜色越深在同等条件下利用的光能效率就越高。它们还把自己的叶片长的巨大,用来更好更多的收集光线。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自己的叶片背面变成红色,用来更好的吸收反射回来的阳光。
除了这些它们还有办法,比如把花朵变成浅色,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传粉者。还有就是附生。把自己附生在其它高大的植物之上,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说一下附生植物,它们由于接触不到土壤很难完成水分的供给,它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比如兰科植物里的附生类就把自己的茎变得很粗大用来储水,还在自己根系表面形成多层表皮来防止水分的过快散失。
由于是附生,它们除了水分不能由土壤供给之外,营养物质也需要另辟蹊径。它们很聪明的学会了吸收矿物质营养的机制。还会收集枯枝落叶,获取养分。
看,这些都是植物的智慧呢,它们没有头脑,但却很聪明。

进入荫生园最先看到的就是挂在门口右上方的鹿角蕨。望文生义,它的叶片确实和鹿角很相像。含笑老师说鹿角蕨属于附生植物,它靠圆形的营养叶把自己贴敷在其它植物上依附生长。
营养叶不仅可以把自己固定在需要依附的植物上,还会在叶片的上缘留下一个口子,方便雨水、鸟粪、裤子落叶等可以转化成营养的物质进来。

它不开花不结果,靠孢子随风舞动来繁衍生命。它的孢子长在“鹿角”最前沿的背面,孢子成熟的时候呈褐色,让“鹿角”不仅形似还颜色相近。

大量的孢子乘风飞舞,遇到合适的环境就生根发芽。

蕨类植物是和恐龙同时代的古老物种,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然没有长出大脑,但却拥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
“桫椤”蕨类植物之王,非他莫属。它是比恐龙还要早1.5亿出现的“活化石”。它是罕见的树形蕨类植物,它叫suō luó,不是shā luó哦。
含笑老师弯举着拳头,教会我们一个名词“拳卷叶”。像个拳头一样的卷叶。蕨类植物为了保护自己,它的幼叶会像个小拳头一样握着且卷起来。直到长得足够高,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才舒展开。
荫生园里有个区域叫“守株待兔”。这是老师们给“食虫植物”区起的特别贴切的名字。顾名思义,它们只需要站在那里就可以捕获食物。
这个区域里最被大家熟知的当属“猪笼草”。

猪笼草的每片叶子都会长一个用来捕食昆虫的小笼子,且这个小笼子不可再生,坏了,就没有了。
每个小笼子都配有小盖子,小盖子的背面会分泌引诱小昆虫的香味。笼子的边缘异常光滑,小昆虫一不小心就会掉到笼子里。笼子的底端有专门为掉进来的小昆虫准备的消化液,不但会分解消化小昆虫,还会淹死它们。
小盖子除了引诱小昆虫之外还会阻挡上方光线的射入,让掉落的小昆虫找不到出口。
活动当天刚好下雨,有个小笼子把盖子紧紧的扣上,特别可爱。它这一举动被细心的含笑老师发现,并告诉我们它盖上盖子是为了防止雨水过多的进入笼子里稀释它的消化液。

这个捕食的小笼子里边的上半部分是蜡质区,特别的光滑。防止它们捕获的小猎物越狱。
说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真的是没头脑但特别聪明的家伙。


苔藓植物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陆生植物。它简单、微小、不开花不结果,没有种子,仅用孢子繁衍。它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根、茎、叶,安静、低调,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能看到的苔藓植物是“配子体”,它是由假根、假茎、假叶组成的。
它们拥有强大的持水能力,可以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看到它遇水的变化,感受植物生命的神奇。另外苔藓植物,苔是苔,藓是藓,它们是两类植物呐。

荫生园里还有块领地属于“天南星科”植物,这名字听起来特别浪漫,但是这科属的家伙们大部分都有毒。注意,是大部分,所以见到它们还是要少招惹为妙。
它们的毒大多是对口腔和食道的黏膜有刺激,它还会在开花的时候产生一定量的氰化物。它的毒除了毒人,也会毒小猫小狗,家里有宠物的要留心淘气的小家伙们。
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很有特色,睡莲老师说它们有自己的名字叫“佛焰苞”,它的外围有像火焰状的叶片,叶片包裹着里面的穗状花序。

大家常见天南星科的“春羽”它长着硕大的叶片,叶片呈羽状裂开。含笑老师说它这样的开裂是因为特有的智慧,躲避更多的阳光直射和防止叶片上积水。
凤梨科的植物它们可不仅仅是我们吃的菠萝,它有空气凤梨、积水凤梨、沙漠凤梨等2000多种。


凤梨科植物它们多数具有螺旋状分布的叶片,叶片顶端会形成一个小窝。
在这个小窝里可以储存雨水、收集掉落的枯枝落叶、鸟粪等,让它们转化成自己需要的养分。有些大型的积水凤梨甚至会让这个小窝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给两栖动物做家。
秋海棠科属的植物一大特征是它们的叶片比较特别,每一片都是不对称生长。


老师当天还导赏了很多植物,比如:中国特有的濒危水生蕨类植物,其貌不扬的“中国水韭”。它就在荫生园的“别有洞天”区域,有机会你们自己来找找它吧。
还有变叶木属的植物们,它们的叶片形态和我们以往见到的叶片都不一样。



两位导赏老师在园区边走边讲,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她们讲了那么多,奈何吸收能力有限,只能记录个大概。感谢老师让大家领略了阴生植物的智慧和生命进化的神奇。
希望有机会还能听老师们细致入微,通俗易懂的讲解这些有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