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女性主义Feminism课程随想
seg1-4 导论
女性主义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的背景
一方面是赛博世界对“直男癌”的声讨,一方面是新民法典出台,保护男性私有财产的倒退
中国的财富体现于房产之上,但房产只是男性占有,民法典出台→婚姻中男性持有财富,女性只持有收入,并非夫妻共有
分化:表现为不同区域不同侧面不同视野当中的分化,分化也表现在性别议题越来越难以被单独讨论,因为它和社会阶层、社会阶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被主流的男权制度、婚姻制度放逐的两个人群:最优秀的女性、最底层的男性
解决问题的方式:鼓励同性恋(目前趋势)、购买跨国新娘
红娘的中国背景:道德增加与身后世界的地位升高(一种宗教背景?
鼓励同性恋和直男癌去死看上去是同种文化,但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一边是分化,一边是倒退)
美国恐同犯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内核中对男同性恋的极端恐惧与仇视,即男同性恋是对父权制最大的威胁。
中国今天对同性恋的歧视与仇恨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西化的结果,传统中国文化对男同性恋相当宽容,但也有封建等级的森严区隔。
当你为被压迫者代言的时候,你可能也是暴力的。
当你说“我们中国女性”的时候,你能代表中国女性么?你在什么意义上代表中国女性?你代表的是哪一部分的中国女性?
我们正发生急剧的历史倒退,曾经“保守的”的历史或变成我们的未来。
无理的发言:极端保守主义/男权沙文主义,呼应了很多元素,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
女性主义(Feminism)和妇女解放运动存在区隔,妇女解放运动的出现比女性主义名词的出现早得多。
中国的女权运动早于五四运动(缠足女性对民国政府)
Feminism的广泛传播是在二战之后
中文中的Feminism最早被翻译为女权主义,“主义”不是从西方语境中来,经日本(女子霸权主义,带有负面的价值评判),参照日文汉字(舶来词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党、阶级、政府、银行、财阀、集团、宅男、动漫、精品等)
Feminism作为一种文化视点,一种理论的思考的可能,一种从文化上去改变的可能
女性主义中的文化视点非常重要(man指男人,也指人类、history指历史,没有her story)
男男文化和权力关系(面首、相公)
男权制度、男权主义在最基本的文化层次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构的意义上,有着一个完整的结构性的存在
女性主义不光谋求政治经济结构的改变,它是一个文化批判、文化改写的过程
男性是人,女性是准人或非人
人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是文化的想象、是现代社会的主体、公民和权力持有者
女性主义的文化面向揭示了政治经济制度背后的文化支撑
课程的三个脉络
1. 女子霸权主义(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区隔:
紧密连接、相互支持、各有侧重
女性主义与文化政治:女性主义最核心的脉络是文化政治,女性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运动或学院游戏
2. Feminism与Gender Studies的互动与补充:
有很大共享,也有很大不同。feminism的主体是女人。gender本身包含文化理解,是一个关于差异与尊重差异的研究,粉碎把差异作为一项压抑制度的研究(男人和女人如何被建构成判然有别的过程,对于差异者的压抑),突出了无法被归结于男人和女人的人。
sex强调生理性别,gender强调社会性别
判然有别的等级分明的严格的两性制度是基督教文明特有的、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的暴力过程中借助基督教文明成为全球暴力系统
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所携带的问题:把自己限定在了对性少数的研究之上(同志研究)
每一个社会的暴力结构都是以多数人的名义去压迫少数
3. 文化研究和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
文化研究的基本命题:三字经(阶级、性别、种族)
今天社会的分化是在三个面向上发生的(阶级分化、性别倒退和暴力结构、对少数种族的压抑和原教旨主义、民族主义、极端主义),但也可能成为分化的表象
在阶级分化的过程中,不同阶级的女性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社会问题,在结构性的被压迫的女性中如何被呈现,有没有斗争和改变的可能,已经完全变成不同质的社会问题
三个面向同时也是互相影响的,彼此重叠、纠缠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