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秋风,想想爱情,想想因果
昨晚下楼惊觉凉爽沁人,蓦地才发现秋天已到来。正午,又一批晒得黝黑的大一新生开始在学校各处踢正步、呼号,我也终于迎来了在浦口的第四年。

看看周遭,环境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身边人仿佛生疏了。他们在很努力地学习,复习,准备最后的考试。似乎每个人此刻正在投入的,都会决定之后命运中的一个细节,或者一段时间的命运----自然,我是无法看透因果关系的;一如寒蝉只知道即寒之时便要离去,它是不知其然的。
偶然的晚饭时刻,又在食堂的窗口遇见她。之前没有过多的交集,此刻竟是连眼神的问候也变得毫无感染力,实在窘迫。只短短四目相对,她便转身离去了。
许多时候爱情更存在于幻想,不论是即将到来的,或是已经到来的。畅想着未来,却要被现实狠狠锤击,被琐碎的日常搅得七零八落。畅想着今夜明晨,却是不合拍的音符、更谈不上默契,自我感动已经消耗了太多的精力。
长久的独身使得二人生活已无法吸引我了,更多的又是恐惧,某种身心俱疲,某种心理上的声嘶力竭、力不从心,似乎一开始便能想到结局。很难想象幼稚的我们是如何耐着性子取悦对方的,像是将童话世界照搬进了现实。
那么真要开始,又当如何进行?我要冷静下来想想。
先是相识,暧昧时的眉来眼去、费尽心思准备礼物,此时逐渐升温。于是翻阅各种天涯或者贴吧大神的表白成功经验,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倾诉爱意。当然要很文艺,否则如何体现个人风格。之后便是甜蜜时刻,无所不谈,稍稍越界更使两情相悦。接下来撒娇、小小矛盾,发现更多缺点,容忍、倾诉、意见相左,兴致逐渐消减、厌烦、无趣。
结束。
典型的青年人恋爱。我想着不能再像个青年人一样了,事事都以兴致为主很是伤神。相爱时欣喜若狂,目力所及都像徕卡镜头开着4K美颜和HDR+++增强。失恋时天昏地暗,常人眼里发疯作怪也无所谓。
而青年人也不会想一想,那样甜蜜而热烈的日子,怎么如此轻易便能得到了呢?
情绪左右了太多的,从伊始到逐渐淡漠,如同二项分布的概率图一般精确,真是令人窒息......
那么减少情绪?减少感知或者依靠,逐渐将自己从另一个体中分离出来,不对,这更像是结束。或者从一开始就反了,应当是交集,而不是融合。
依稀记得梁永安教授讲过一些理论,既然理论存在,便有其适用的地方。优先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作为一个完整的精神个体去进行爱情。青年人的情绪的产生,或许是像极了爱情的某种依赖。
这当然是理想化的,甚至听来很高级----高级得无法用世俗的繁杂来反驳。没经历过,我的情感甚至不像是个成年人,连举例都很困难。
脱离这尚不完全成立的思索,听见晚风吹过林木沙沙作响。戛然而止,三两年来总是这样,要么被旁段的议论打乱,要么是无法再深入了,只得放弃,写文章、做事、做人、处理关系......
重又想想初来这里的那种劲头,大道至简,望扶摇而上,还想有一番作为。只是现实愈发清楚,愈发困难,慢慢地离经叛道,嘲笑正派作风。妄图模仿“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求其内在,现下却发现,内在没有修行,外在也无形无相。终于还要回去,回到某种专注的状态,回到心无旁骛,凭力追逐大象无形一般的心境。
看看身旁阴翳的草木,此刻遑论爱情,第一步也没踏出,空想对策,自我感动,莫非如此。
皆由此因,而得其果。挫败感和失落一下子涌上心头,做人嘛,仿佛也不应该这样子去做。何苦抱怨,看得清楚一些,再用点力吧。
执念像是破碎了,很难说还有一些,还是顽固地立着。从前暗暗发誓不写关于这个地方的文章,到现在却发现它已成为我的一部分。我还是不会说热爱,然而个中产生联系却无法割断。

苦笑,在这里的日子终于不算多了。希望共渡的同学们各项顺利过关,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