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书桌的灯光只为我照亮。
‘’在这个变动不休的世界里,还有什么不会改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灵魂的存在,照亮灵魂的深刻与浅薄、虚荣与宽宏,说出你的美貌或平庸意味着什么,然后不断追逐你想要的人生。
一个契机,在人生低落消沉的阶段,去往新的城市,现实的琐碎生活一丝一缕剥夺着我残存的精神力,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建立了一份个人女性主义书单,为着转移注意力,也或许是想在四面碰壁的生活里重新建立新的生命锚点,点亮快要熄灭的精神之火。
远离故乡,离开熟悉的一切,匆匆抵达新的城市,一天之内找好房子签合同搬进,发生的潦草狼狈,但幸运的终于在傍晚时分结束,火车站挥手送走家人,我扭头扎进自己的小小空间里,长舒一口气。逼仄狭窄的光线昏暗出租房里,坐在房间里仅有的一张模样与学生时代伏案学习神似的长桌面前,房东留下的一块低矮短小的木凳,一个巨大沉默的木质衣柜,一张平整足够我安睡夜晚的床,窗台高悬,月色如水,我低头看着这张空荡荡的长桌,心中开始计划着今后的日子里如何把这里填满,把从老家带来的书放在长桌一角,轻触点亮造型如新月的明基台灯,超广的灯光照亮整张桌子,光线包裹住我,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伍尔夫说,如何获取独立的人生,首先要拥有的是心智的自由,我在阅读中无限追逐着真正的自由。


接下来,让我来分享我的个人女性主义书单,当然,第一本是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如何获取独立的人生,首先要拥有的是心智的自由,心智的自由绝大部份依赖于丰富的经济基础。伍尔夫非常清醒而敏锐,她幽默的陈述自己的观点,以平等且不使人厌烦的语调娓娓道来那些来自历史缝隙关于女性们悲惨的故事,马车帷幕的阴影里,卧房孩子的床边,男人们在客厅高谈阔论时刻轻巧的倒下茶离去,她们是影子,无处不在,却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视略过,‘于是出现了一种杂糅出来的、异常奇特的造物。在想象中,她无比尊贵;在现实中,她根本无足轻重。’男女平权的路实在是漫长,但仍有人在不断努力着,获取应得的权利享受拥有自主选择权的人生,这是每个人无可厚非的。
在读伍尔夫的时候,我想到我儿时的人生,学生时代一直在学校寄宿,在家里,我从未有过自己的房间,我和姐姐同住直到各自离家远走,在人生的前半段,我甚至从未有过自己的一张书桌。所以,在离开校园后,我是如此迫切的,想要去往新的世界,去往我可以自由选择存在的地方,拥有一张长桌,一盏熟悉我阅读习惯的明灯,把想读的,书中渴望知道的一切都堆砌在此处,我可以随时点开台灯阅读,不用顾及灯光是否打扰姐姐的休息,这个灯光只为我而亮,让我拥有了可以随时开始阅读的自由。

在成为自我的道路中,这是一条宝贵的向内探索之旅,第一位的永远是自我的主张。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各自的议题,总是理性而富有洞见,跳出妄自菲薄的怪圈,谈及自身的命运,模糊的道德,女权运动的觉醒。特定的时代环境下迸发出惊人的超越时代的卓越思想,男人们纷纷惊惶失色惶惶不安,波伏瓦清醒自主的选择和拒绝某些事和人,紧密联系着世界的关系,周旋于亲密关系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微妙平衡。
她晚年的生命力仍然强壮有力,虽然畏惧年老带来的衰败,但从未停下参与的脚步,没人能给她定义,波伏瓦说,‘我的人生历程本身就充满了问题,我不需要给人们解决问题,人们也没有权利等待我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你所谓的我的名气简而言之, 人们的关注一偶尔会让我烦恼。有一种要求让我觉得有点愚蠢,因为它禁锢着我,把我完全固定在女权主义的混凝土块里。’
在读波伏瓦传记的过程中,我去补了波伏瓦的《第二性》《人都是要死的》,这是我人生里一段读到废寝忘食的日子,一天结束,冲个热水澡,打开台灯,如痴如醉的读着波伏瓦的文字,明基台灯的亮度随着自然光的变化灵动的随之自如调整,始终保持着对眼睛充满温和的体感色感,于是我浑然不觉一夜就这样悄然过去,直到天色渐亮,窗外的街道开始有了叫卖早餐的声音。

提到女性主义,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作家是上野千鹤子。
这本是两位女性之间的书信往来,太精彩了!高手对决的交锋感切实感受到了。
女性如何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人,女性将自己利益放在首位是大势所趋,一位是女性主义领域资深的专家,一位是人生经历丰富思想多元的现代知识女性,一针见血的对话简直是给读者心脏打入了强心剂,非常感叹社会结构不管怎么变化,男人们始终为何没有站出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上野老师锐评道,或许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既得利益者,是一直以来的收益方,但如今的女性不必依赖男性,也可以追求自身利益。
她们不必期望男人说出“我想给你幸福〞“我会一辈子保护你”之类的话,而可以抬头挺胸地说:“自己的幸福自己争取!”其实活着就是孤独地面对自身的利己主义,更自在一些吧!
首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非裔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代表作,底层女性的崛起之路。
她们的生命如紫色野花一般,蓬勃不屈,在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出自己灵魂的美丽。女性群像刻画太好,大段的女性间的对谈抚慰人心,当然生动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也紧紧揪住我的心,经常被女性之间的真诚关切和彼此支持打动,眼泪不知不觉流下来。
底层女性们摆脱逆境生活现状,终于开始握紧手中对命运的掌控权,逐渐自我意识觉醒。西丽仿佛从来不晓得幸福的定义,出生在不被重视的混乱家庭,无力改变的悲剧成长背景,从一个泥沼被丢进另一个泥沼,她并不知道受伤难过可以痛哭,只是忍受着,顺从着,直到另一位女性的到来。
最打动我的是这一段,莎格在把西丽带离那个家庭后,莎格经常外出跑演出,西丽提出想要去帮助奔波疲惫的莎格应对日常琐事,莎格温柔坚定的拒绝了她,并说,“你不是我的佣人,我也不需要你伺候我,我把你带来是要爱你,帮你站起来做人。”
她是意象派创始人之一,历史上首位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章的女诗人
她是首批牛津大学女毕业生之一,推理小说大师,“神探温西爵爷”之母
她是英格兰首位获得全职大学教职的“女性职业学者”,古典学里程碑式人物她是首位获得阿尔伯特·卡恩环球旅行奖学金的女性,一生呼吁和平
她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写出《到灯塔去》《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声音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关于女性如何寻找自身命运的故事,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她们手里紧握着一把掌控自己人生大门的钥匙,梅克伦堡就像一座因在时代沉闷而压抑下愈加闪闪发光庇佑女性的城堡,五位思想觉醒且充满勇气的女性作家,在时代推进的不同阶段不约而同的紧握着这个名为女性解放接力棒。
携带着一支蘸满墨水的笔,那就是她们与世界战斗的有力武器,身后是那千丝万缕阻碍前行的流言蜚语,但她们从不回头,态度坚定,毫不犹豫的跃进名为世界命运的广阔天地浮沉其中。
独立思考,勇敢爱恨,情感外衣下的控制欲与畸形她们时刻警惕,理性发声,有理有据,浑然不理在她耳边低语的恐吓与试图让她闭上嘴巴的人,追求心中所想,追求万千女性心中所愿,唯有解放心灵,灵魂真正自由!她们用一生的时间,走出的关于女性自己的道路,路会越来越远,宽广。
——我的女性主义书单持续建立中,希望在以后能多多和大家分享。
我通过阅读认识更多的从未谋面的朋友,产生更多的连接,隔着时空的距离,我们共同读过一本书,热爱某位作家,在那些日日夜夜流逝的时间里,伴随着生命的广度展开,我在阅读中体验到人生从未有过的经验,点亮一盏灯,翻开书页,是我的选择。




四火火火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1-2025 镜头是灵魂的储存卡,显影归档 (14人喜欢)
- 「季风雨文学书单」一份独特的潮热雾气 (17人喜欢)
- 书与书之间的桥 夜晚的游戏 寂寞的游戏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