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笔
Hi,我是Grape
立秋之后,天气舒爽怡人,每晚睡前读几页书,默默看完了这本《开启高敏感孩子的天赋》。
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给正在与高敏感孩子对抗周旋的你,让孩子,肯定自己的独特。”
说实话,对于“高敏感”这三个字,我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整个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答疑解惑的过程。

我的第一个疑问:什么样的孩子算是高敏感孩子呢?
书中阐述了高敏感孩子的四个特性:一是深度处理,比一般人更“深度”地处理一些信息;二是容易过度接受刺激;三是情绪反应大,同理心很强;四是能敏锐察觉细微刺激。
作者一再强调,这种敏感并非疾病,也不是障碍,纯粹是天生具有的特质,是当事人与生俱来的特质,并非能治疗或改变的东西。
目前社会对高敏感族的理解度还很低,就好比有些人对“外向”和“内向”这两种性格总会有偏见一样,其实,每个人天生都具有某些特质,我们必须设法与这些特质和平相处。
作为大人,无论孩子是“高敏感”还是“内向”“外向”,有必要尽早察觉,并接受这种特质是“孩子的特色”,这些特质,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而且也不是说一经形成就永远定型,有时候人们会在某一特定时期呈现某一种特性,但是在另一个时期又会变成另外一种特性了。

我的第二个疑问:高敏感孩子的优点有哪些呢?
总会有人将高敏感特质看成负面因素,如果自家孩子属于“高敏感”就会感到沮丧。
书中这段话应该会戳中无数的父母:
“父母为孩子烦恼,大概会有下面两种:一种是为孩子‘无法像一般人一样做到’感到焦虑,另一种是对‘自己也一样不擅长应对’感到焦虑。‘我明明就做得来,为什么这孩子就是不行’,然后拼命地想办法要让孩子克服,这样的父母心,其实是一种‘想支配孩子’的心态在作祟,真正重要的是设法成为一个不支配孩子的父母。”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别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要有勇气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
作为高敏感孩子的父母,需要对高敏感孩子多一些理解,不要将其视为麻烦存在,而要将其视为“因为心思细腻才值得依靠”的重要存在。
其实,高敏感孩子也有很多一般孩子无法拥有的优点,比如:他们想象力、情绪、感觉都很丰富,所以记忆力很强,他们好奇心很强,同理心和同调性很高、感受性很强、直觉力很强、掌握状况的能力很强、充满创造性,许多感情纤细的高敏感孩子,都很有艺术天分,若能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花结果,绝对会很幸福。

我的第三个疑问:如何照顾高敏感孩子呢?
书中给出了照看高敏感孩子的13个重点:
1.建立安心的关系,让孩子敢在不喜欢时说不喜欢,吐露真心话。
2.尊重孩子的感觉、思考、心情,不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价值观或期待。
3.别将焦虑与恐惧传染给孩子,别让孩子承受父母心情不佳的责任。
4.不否定孩子的人格,更不主观认定他是什么个性。
5.不能有条件的爱孩子、称赞孩子、控制孩子。
6.尊重孩子的特色,别拿孩子与其他兄弟姐妹比较。
7.让孩子明白高敏感的好处与优点。
8.责骂孩子前要先定下规则,并在孩子违反规则时先听他的理由。
9.教导孩子负面情绪并非不可取,同样是很重要的情绪。
10.提醒自己不能过度保护或过度干涉孩子。
11.避免孩子太过依赖亲子关系,让孩子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
12.因孩子的问题遭遇瓶颈时,先检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13.细心观察孩子是否有解离症状或压抑情绪的情形。
看完这13条,我觉得无论孩子是否为“高敏感”,作为父母,都应该尽力做到这13点。

看完这本书,我还记住了书中的这句话——“这样就行了”。
养育孩子的过程至始至终还是得保持平常心吧,要学会接受一切,接受孩子本身的“特质”,要懂得对孩子们说“这样就行了”,而不是永远都在求全责备。
书中这段话我很赞同,也希望自己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育儿初心。
“将不会的事变成会的事,是人们必经的成长过程,但若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过度勉强自己,最后造成身心失衡就没有意义,不如换个角度思考,与其勉强提升弱点,不如更进一步伸展强项,通过‘强项’来站稳脚步,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在育儿的道路上,真的会面临很多选择,有时候拼尽全力,似乎也得不到最满意的答案,不如坦然接受这一切,始终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秉持乐观心态,无论结果如何,都坚定自己的选择。